蘇軾作文范文20篇
曾有一人,他是樂天派詩人。他的“樂天”秉性源于痛苦,“思想的快樂”在痛苦中醞釀而成。
論他,唯有一詞“樂觀”可概括其一生。在新法施行,一黨敗一黨勝的政治舞臺上,他的一生起起伏伏。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貶,“烏臺詩案”,貶官流放。他去了黃州,惠州,儋州等地,人生凄涼苦楚,只因小人陷害,“哲龍”一句,成了人生悲劇。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期,文人政客不是郁郁而終,遭人陷害;便是退隱朝廷,歸隱山田。然而他即使被流放,也在默默堅守著。
當他在黃州時,得營地之東數十畝荒地開墾,名之為“東坡”,并自號“東坡居士”。這一塊囚禁之地并沒有困住他,無論是《江城子》還是東坡肉這一名菜,都彰顯著他生活的幸福美滿。“荒地 狼藉”造就了“美食 文采”,他并沒有放棄生活?;葜菔钦伟O交攻之地,可是他并不這么認為。在此地,他用其樂觀之態,笑對人生,無論小事俗務他都將其看作是美差一件。由此靈感而發,“樂意相關,生香不斷”。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毕雭?,他什么也不介意?!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北闶菍o事可完美的容忍?!冻啾谫x》,《后赤壁賦》是對古事的思考。他是“三蘇”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與散文皆不輸于他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他總是安慰著自己,關心著一切。
有人說,他是儒,道,佛集于一體的人。他以道為一切集成,無為而治,崇尚自然,也算是樂觀的重要因素。對于道家的簡化人生,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他在合適的時機用適合的思想,故他盡情享受人生,這也是他樂天達觀的奧秘所在。
痛苦造就他樂天之品性,幾千年流逝,留下的唯有這“樂天”二字。他是誰,人盡皆知。走近他,可見其之精華。
篇2:憶蘇軾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對于蘇軾的詩詞,我很早便有所接觸。但是真正讓我開始喜歡上蘇軾的詞,并開始去了解他是因為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時蘇軾在外為官,正逢一年中秋,面對一輪明月,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痹娙藢υ略儐?,同時也流露出了詩人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卑言娙藢τ诿髟碌馁澝琅c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北磉_了詩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捌鹞枧逵?,何似在人間?”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但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縱然詩人對著仙境,有美好的幻想,但他對于人生依舊是熱愛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詩人以質問的語氣發泄佳節思親的情感。但是,卻又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绷髀冻隽嗽娙藶⒚摵蜁邕_的性格。最后,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結尾,寄托了自己對遠方親人的懷念,同時也給予了人們美好的祝福。蘇軾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邁,一改詞的婉約,因而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
蘇軾除了在詩詞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在書法、繪畫、散文等方面也有著很深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他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可以說是達到了許多人終其一生無法企及的高度,為后人所仰慕。
蘇軾這一生起起伏伏,歷經坎坷。雖然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他流傳下來的詩詞卻永不會過時,為人們所傳頌。
篇3:品讀蘇軾在如水的月光下,靜讀你的清詞麗句,品味不同的你,悲壯、痛苦,孤獨抑或是憂愁歡暢。蘇軾,你是一本書,不同的篇章里,總有不同的你。
《臨江仙》
酒醉的夜晚,你夜深時回到家里。敲門許久不見家童來開門。才知,夜已三更,家童早已酣睡不醒。你并沒有說什么,只是拄著拐杖面臨江水,聽著濤聲,沐浴明月清風。心中卻思緒百轉。回首過去,身在官場,沉浮不定,漂泊幾度,身不由己。只因為放不下,被世俗所牽絆。江上的風吹著你,也吹醒了你的心。平靜的湖面倒映著你的容顏,讓你看到真實的自己。這時的你,不需任何的掩飾,不必憑借過去,只要認清自己。此時,你的內心像被洗透一般,不由感嘆:“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志卻營營。”
也許我要像你一樣,認清自己的內心,擁有一顆純潔而平靜的心。我需要審視自己,尋找自我。
心即是江海,心即是江湖,只有歸隱于心,才能換取真正的清涼。
《望江南》
江南的暮春,細雨。你獨自登上超然臺,望一江春水,滿城桃花;看細雨中的萬戶人家。你的心穿越煙云霧海,在世間萬物中,體味一種物我兩志的明凈。面對大自然的清新與潔凈,又何須再去懷念。只需用火煮一碗新茶,趁著年華依在,再酒肉、歌詠一番。
青春苦短,何須再等。我們要珍惜,正如你所言:“詩酒趁年華。”我們現在擁有最美好的青春,何不珍惜,不要任他從時間的指縫里悄然溜走。
但,令我受用的卻是你的另一個啟示。你在寫此詩之前,在偏遠的黃州咀嚼幾碗素菜,品味著“人生有味是清閑”;在惠州的陋室里,聆聽雨聲,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閑”。在風雨中你依舊如此從容淡定?;蛟S在以后,當我遇見困難時也能像你一樣,如此從容淡定。
蘇軾,你是一本深邃的教科書,每一篇總有不同的你。
篇4:品味蘇軾“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钡莱隽俗约旱脑竿?。面對明月,舉起一杯濁酒。人生似乎太艱辛了,于是想乘風而去,可是飛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況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間也可做天堂。于是他決定:要改變世事!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臺上??墒悄鞘呛芪kU的,眾人嫉妒他,排擠他。“烏臺詩案”之荒唐將他擠出了都市?!罢l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在殘月下漫步,孤獨又誰知?“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在官場上行走,仇恨又有誰知?也許只有這輪殘月吧。一張張邪惡的笑臉在他四處漂浮,那些無恥小人以為可以將他打敗。可是沒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笔撬ㄒ坏膽B度,即使無處可依,我還有自己,還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撐。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獨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擊。我不會改變,我會成功的。回首過去,他看清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世上浮榮本是虛無,世上艱辛本是虛無。我一定可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敝皇侨缃裥∪水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需努力,我終會“左牽黃,右擎蒼,遣馮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終無法實現愿望。終于他老了。本以為他會放棄??墒钱斔橎窃谔m溪旁,望著自己弓形的身軀依舊喊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老了又何妨?我還可以率領千騎卷過平崗
再一次品味蘇軾,又看到了他那不凡的氣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便是被稱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R26;赤壁懷古》,它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由此我們又仿佛身臨詩之境:那蘇軾寬闊的胸襟,因為當時的他正貶在黃州做刺史,但他卻坎坷中還是始終不忘振興國家,發揚國家光大,詩中,蘇軾把他自己與“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周瑜肝膽相照,暗示自己仕途不暢,壯懷難酬。
篇5:蘇軾當盛唐消逝,成為歷史,當那些才華四溢的風流人物成為歷史,本以為之后的歲月里會變的不堪回首。不過還好有了蘇軾來彌補。
愛情
古代,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何來愛情?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就是愛,門當戶對就是愛,兩小無猜,親上加親就是愛。人類偉大的感情就這樣被壓制。
然而壓不住蘇軾。
花褪殘紅之時,燕子雙飛之際。蘇軾去尋找心中的愛?!爸ι狭d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徘徊在高墻之外,那邊秋千的吱呀聲合著輕盈的笑聲激起了心中的漣漪。等待著,希望可以重逢。然而“多情卻被無情惱”。笑聲漸息,只留下多情的長嘆。
數十年后,頭發由黑到白,多情的心變成了獨鐘??墒侵挥小扒Ю锕聣灍o處話凄涼”的悲傷。愛情找到了,卻那么短。十年的生死,時間,空間發生了巨變,無法改變愛。在孤墳前駐足,想著再見面時的情景“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币磺卸紵o法改變了,你在里頭,我在外頭,我們還能見面嗎?
也許是上天的憐憫。一夜幽夢實現了他的愿望。然而卻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笔甑墓录藕退寄钤谙喾甑哪且豢桃仓挥袦I能表達。
人生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钡莱隽俗约旱脑竿?。面對明月,舉起一杯濁酒。人生似乎太艱辛了,于是想乘風而去,可是飛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況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間也可做天堂。于是他決定:要改變世事!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臺上。可是那是很危險的,眾人嫉妒他,排擠他?!盀跖_詩案”之荒唐將他擠出了都市。“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痹跉堅孪侣?,孤獨又誰知?“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痹诠賵錾闲凶?,仇恨又有誰知?也許只有這輪殘月吧。一張張邪惡的笑臉在他四處漂浮,那些無恥小人以為可以將他打敗。可是沒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笔撬ㄒ坏膽B度,即使無處可依,我還有自己,還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撐。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獨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擊。我不會改變,我會成功的?;厥走^去,他看清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世上浮榮本是虛無,世上艱辛本是虛無。我一定可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敝皇侨缃裥∪水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需努力,我終會“左牽黃,右擎蒼,遣馮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終無法實現愿望。終于他老了。本以為他會放棄??墒钱斔橎窃谔m溪旁,望著自己弓形的身軀依舊喊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老了又何妨?我還可以率領千騎卷過平崗!
我讀蘇軾,讀出了那份執著,那份堅強,那份自信,那份樂觀!
篇6:走進蘇軾我一個人走進晚風的夕陽中,柔和的風吹得我受傷的心隱隱作痛。自己苦心經營的,決不能失敗,但敗得似一幕滑稽劇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詢的目光閃耀在腦海中。
夕陽將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無力的陽光伴著漫無目的的腳步,“林斷山門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相同的無奈讓我又一次輕輕走近了蘇東坡。
夕陽下的小河邊,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點點漣漪,我仿佛望見了東坡先生駕一葉扁舟,緩緩而來。晚風吹起他亂如旌的白發,“唯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彼埔恢还陋毜拇笱?,無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皫讜r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人們多認為這是悲觀中的消極,無力中的感慨,而我卻一廂情愿地認定這無聲之境便是蘇東坡的極致。蒼涼中有著無邊的寧靜與深邃,最痛苦的時刻,正孕育著無限的希望。枝上柳綿被風吹少,而他卻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任歲月染白頭發,他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被風雨截住了去路,他會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無情相思襲上心頭,他又說:“休將故國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br/>
東坡是深刻的,就在于他有一雙在黑暗中發現陽光的眼睛,先生躊躇滿志,隨時代的際遇跋涉到了顛峰,厚重,明朗溶為共同的血液,流動在一個人的人格血脈里面,于是,我們看見先生在滾滾大江前,唱“大江東去浪淘盡”悠悠古江,因為一種不同凡響的胸襟而千古激蕩。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馬由韁,奔馳于天地之間,“左牽黃,右擎蒼”的矯健英姿伴著那句“老夫聊發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紛飛天地間,對著綻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曠神怡,“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東坡先生,面對人世間的滄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敗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構成了他一生中最閃亮的人格魅力。
……
我從東坡思想那里歸來,心中舒暢了許多。是他又一次喚起了我興奮的勇氣,我相信,我會用成功來回謝他。
蘇軾這個人,是中國古代文壇的一株瑞木,中國的精氣全被他采去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杰。
古來多少文人墨客,誰堪伯仲間?
東坡風華正茂,策馬高歌,豪氣沖天,把酒問天,一樽還酹江月,暢懷恣肆,對酒當歌,休將白發唱黃雞,曾無數次被他的詩文所傾倒,我卻不知究竟何時才能真正走近那個謫居詩文中的東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簫,懷古,感傷。微風吹過兩岸,蘆花飄飛起來,如煙如霧,五歲苦讀,老父蘇詢嚴厲教導,十九歲上京趕考,文章震驚天下,文壇領袖歐陽修毫無保留的贊譽,但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華的京師,金鑾殿上無止無休的政黨之爭,無奈又做出幾個讓蘇軾“犧牲”的無名的跳梁小丑,一樁莫名的“烏臺詩案”,使他遠謫黃州,與其說犧牲,倒不如說成全,走就走吧!于是,只把一個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給了汴京城里那群爭執不休的“忠良”。
沒有官場的爾虞我詐,沒有金鑾殿內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沒有官僚們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靈而來,悄帶著孤獨與感傷,卻將自己完全涉入了一個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擺脫詞的鶯鶯燕燕,硬是將獵犬,天狼、大江往里擱,“豪放派”轟然誕生;他任由自己的意愿將竹子一筆通頂,痛快地放蕩自己的心魄,“文人畫”肅然而立,他發明簡易菜肴,借此在窮困的時候充饑,于是“東坡羹”沿傳至今。
他駕著扁舟,抱著美酒,還是那時的明月,朗照著細草微風的原野,還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著亙古不變的憂愁,還是那場千年前的“赤壁之戰”刺激著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樂釋然中,喜歡與和尚佛印斗嘴,喜歡與機智大師劉份相編故事逗趣這歷歷都已深深印入了蘇軾仙風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騰于他自然哲學的陶冶中。
或許:載月浮舟,扣弦而歌,卸下官場中無力而蒼白的偽裝,這才應該是他干爽做人的模樣,頓悟、釋懷、執著,曠達、豪邁、豪情、失落、孤傲都為東坡是也。
后記: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回首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突?;厥?。
篇8:蘇軾真酷望著墻上Jay酷酷的巨幅海報發呆,一時間思緒翻轉,灰色的天空夾雜著塵囂的氣息,酷只是這樣嗎?望著窗外巴掌大的新葉在風中飛舞,陽光從縫隙里瀉下,讓那葉脈如我的思緒般慢慢清晰,原來-------。
也曾是一朝官員,因為你的才情與抱負,因為你的忠君與報國之心,曠世的才情讓你聞名,可生活并非只是一灘平靜的毫無漣漪的秋水,那些或不滿或妒忌的目光如巨石投入了你的生命中,似乎注定要離開,社會的黑暗,朝政的腐敗,你的君子之氣與這些不能融合。
烏臺詩案,徹底擊破了你留下的信念,不是不愿,只是不能,你攜夫人離去,或海角、或天涯,你有著“窮側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胸襟,但殘酷的現實這樣無情,曾以為你會一蹶不振,可逆任這陰謀與污蔑如風般自然而來,搗碎了你的夢,又讓這人生的轉折似云般自然消散,即使是在詩中也不留痕跡。
赤壁下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讓人看到你的豁達,你著一件磊落青衫仁立在哪里,一立就是千年,正因為遭受過不屑與質疑,才讓你不悲亦不惱,你就在那里接受著所有的不公與不平。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蹦愕脑娮髦形易類圻@句,不是因為它的美,只是隱約中我仿佛看到你神態自若地在宣紙上留下西湖的美,你的瀟灑就蘊藏在筆鋒的轉墨處?!笆晟纼擅C?,不思量,自難忘?!笔晗嗨紖s只換的兩鬢如霜,最終也只能在夢中默默凝望,即使是千年前的情感卻刺透了歷史的銅墻鐵壁,刺中了人們的內心深處,點點是離人淚。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宵。”蘇軾真酷,酷在他的詩句,酷在他的情深,酷在他的瀟灑與自然。撐一把油紙傘,漫步在西湖旁,望云卷云舒,看落花飄零。
篇9:談蘇軾一杯美酒,一彎明月,一筆成詩,一發風姿,他就是我眼中的蘇軾。他的詩,構成了人們心靈的慰籍;他的人,形成了人們開朗的心態;他的故事,為后人留下珍藏千古的寶瑰。
不論是被貶職,還是遠在他鄉。他始終是保持著豁達的心胸,有他的地方,便有歡樂,那些嘆息和抱怨也變成了朗朗笑聲。
在《江城子,密洲出獵》他這樣寫到:“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倍嗝礊t灑,豪放,不受羈縛的氣勢和生活的歡快!即使是遠在他鄉,還依舊保持著意氣風發的樣子。即使年老,但卻還有立志殺敵,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边@是他在置身于外,把生死擱放一邊,不去思考生死問題?!熬评烽L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庇晖镜男新菲D辛,謙和,平易近人的他展現給我們面前?!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離開親人,獨自一人,難免有思念家人的情感,離親之痛,思鄉之苦。而他在復雜的情感下,依舊有豁達,開朗的心胸。
人生總有不如意,許多事,許多情,不如學著蘇軾。坦然面對,那些在你看來是走不過去的一段路,不如換個方式,換一種心態,依舊可以通暢無阻,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蘇軾正是這樣,無拘無束,在黑暗中摸索光明,走著自己的路。如果說人生就是一幅畫,那么蘇軾的畫,是沒有太多的色彩來裝飾,然而,依舊透著光芒,更沒有想象的單調,神秘,卻又不復雜,令人深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從古至今,已有多少人,論為英雄又有多少人,能把哀愁化為明天的安逸。然而,蘇軾會這樣,即便有許多的失意,也不會流露出任何的悲傷。生性豁達,放蕩不羈,使他顯得高貴,造就了王者的的風范。
一生經歷無數的挫敗,卻依然活得很漂亮。不一樣的他,有著不一樣的靈魂。雖然深處逆境之中,卻能超越逆境。他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從來沒有因為處于逆境而被泯滅。這就是才子蘇軾。
篇10:蘇軾 智者蘇軾,一個文壇上響亮的名字,學者們對蘇軾有著太多的感慨和論斷。至于我這平凡的小人物,妄不敢對他進行一番高談闊論,有的只是一份對他的崇拜和神秘。在我的眼中,他是智者,并在苦難中超越自己! 物華天靈鑄偉才。
蘇軾是中國古代才能最為全面的文化巨匠,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文學成就已被世人所肯定,但是疏不知他在書畫上的造詣也是非同凡響的。他的“黃洲寒食帖“曾被喻為天下第三行書,而他自己卻更是謙遜地說:“作家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所涉足的領域是不為人知的,就象他的人一樣,無不可及者,此所謂能者,智者。 奮厲當世雄鷹出。這是他最輝煌的時候,象雄鷹展翅高飛,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爱敃r共客長客,似二陸來俱少年。至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其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看!
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這是何等的自信,才華橫溢,英氣勃發躍然紙上。刻畫司世事難料,這樣的好景不長,世事維艱難任!經歷了“烏臺詩案”和“洛蜀黨爭”,他報國的炙熱之情已漸漸被熄滅,沒有他發揮的余地了,剩下更多的則是睹物思情。 他還是渴望著,執著著,并在苦難中慢慢超越。她的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結合道家,既能關注朝政民生,保持獨立見解,又能遂緣自適,達觀處世。宏博通達的學識才華和飽經憂患的人生體驗形成了他的多彩多樣、內容廣博,以至于游樂得澤雅韻滿余杭的說法。這就是智者的選擇,選擇理智,選擇樂觀。
于是乎,我們雖然讀到的是詩人柏合霜氣夜凄凄、吟嘯徐行迎風雨的場景,但是我們能感受到他骨子里那種笑對人生苦難的胸襟,體會到的是一種不屈不撓、自勉自勵的堅韌,佩服他在逆境前進中的從容,堅強,樂觀、不卑不亢,這就是智者在困難中的超越。 最后,他終于大徹大悟。悟出了榮辱不驚、履險如夷、臨危若素的人生哲學,有了這樣的境界,無論怎樣演變,他也能達觀地看待身邊的一切了。這就是智者在沉浮不定、變幻無常的苦樂人生面前,表現出極強的適應能力——一種超然于紛爭之外的淡泊心境。正如他所寫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p>
我們賦予了他肯定,而赤壁也成了他的絕唱。余秋雨說得好:“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成全了蘇軾?!笔沟锰K軾名垂千古,永 為世人所歌頌。 蘇軾,上天賦予了他許多榮耀,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人生苦難。一位智者選擇了在苦難中超越,雖然這過程艱難困苦,但是他成功了,尋覓到自己的一方凈土……
篇11:走近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背醮巫x賞,便覺得格外感人,這是他夢見了早逝的亡妻而寫下的。十年忌辰,正是個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緒心懷的情緒潛流,忽如閘門打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制。原來那個曾寫下“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的人也會有如此的柔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已經忘記是在哪兒看到這句詩,但卻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是啊,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的過客,所以人不應該為過往而傷懷,應豁達處世,不要徒增自己的煩惱。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明明他有滿腹的惆悵,卻又以無可奈何,在孤身一人的境地,或許只有自己不厭其煩的告誡自己,才不能被惆悵和寂寞所包圍。
中秋之夜,原本是何等的美麗,可在這花好月圓之時,他卻只能一人獨自坐在清冷的月光下??粗嗝赖拿髟拢袊@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既然連月亮都會有圓滿缺憾,人的歡喜悲哀,自古皆然,亦不是如此。最后他在憂傷中寄情于明月,傾訴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睅自S清風拂過,美麗的月光與點點星光依舊,就這樣在點綴著淡淡凄涼的環境中,全詩畫上了句號。
他用真摯的情感化成筆下四溢的文字,他用理想勾勒出一個豪邁的形象,他將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揮灑成行云流水從他身上流淌過。對待人生的態度,他樂觀依舊,即使經歷的失敗再多,他只是淡定從容地一笑置之。
他的短暫一生可謂是曲折多難,他本人卻也未曾消極過。即使世俗再渾濁不堪,也玷污不了他的白衣勝雪;即使官場再烏煙瘴氣,也掩去不了他的光芒萬丈;即使死神再無情,也帶不走他的情深似海。
“腹中有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痹肝夷芟袼粯釉跁V绣塾危浫碎g的喧囂浮躁,紅塵萬丈。
篇12:寫蘇軾“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道出了自己的愿望。面對明月,舉起一杯濁酒。人生似乎太艱辛了,于是想乘風而去,可是飛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況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間也可做天堂。于是他決定:要改變世事!他成功的站到了高臺上??墒悄鞘呛芪kU的,眾人嫉妒他,排擠他?!盀跖_詩案”之荒唐將他擠出了都市?!罢l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痹跉堅孪侣?,孤獨又誰知?“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痹诠賵錾闲凶撸鸷抻钟姓l知?也許只有這輪殘月吧。一張張邪惡的笑臉在他四處漂浮,那些無恥小人以為可以將他打敗。可是沒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笔撬ㄒ坏膽B度,即使無處可依,我還有自己,還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撐。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獨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擊。我不會改變,我會成功的?;厥走^去,他看清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世上浮榮本是虛無,世上艱辛本是虛無。我一定可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敝皇侨缃裥∪水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需努力,我終會“左牽黃,右擎蒼,遣馮唐!”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終無法實現愿望。終于他老了。本以為他會放棄??墒钱斔橎窃谔m溪旁,望著自己弓形的身軀依舊喊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老了又何妨?我還可以率領千騎卷過平崗再一次品味蘇軾,又看到了他那不凡的氣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便是被稱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它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由此我們又仿佛身臨詩之境:那蘇軾寬闊的胸襟,因為當時的他正貶在黃州做刺史,但他卻坎坷中還是始終不忘振興國家,發揚國家光大,詩中,蘇軾把他自己與“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周瑜肝膽相照,暗示自己仕途不暢,壯懷難酬。
篇13:蘇軾素材蘇軾:1037年——1101年
字號: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籍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時代:北宋
仕途: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績卓著。 作品:著作有《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留兩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許多優美的散文。如《赤壁賦》、《后赤壁賦》、《石鐘山記》、《放鶴亭記》、《念奴嬌 赤壁懷古》、《水調歌頭》等。
名望:蘇軾是北宋文壇領袖,建立了多方面的文學業績,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開創一代詩歌新貌;在詞方面和南宋詞人辛棄疾共為豪放派的代表,常以蘇辛并稱。蘇軾的書法、 繪畫皆善,在書畫方面和蔡襄、黃庭堅、米芾共稱宋四家。
貢獻概述
蘇軾在文學藝術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在中國文學史上極為罕見。 蘇軾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于比喻。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游、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 蘇軾散文中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 蘇軾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突出成就
(1)變俗的柳永新聲為雅的士大夫抒懷。
對柳永的慢詞一方面改革,一方面超越。其一,變俗為雅。 其二,變婉約為豪放。
一掃過去詞壇上輕柔綺麗、纏綿悱惻的婉約之風,代之以縱橫捭闔,意境博大的'豪邁氣象。
(2)以詩為詞。
其一,以詩的內容入詞。
蘇軾在詞的題材上有很大突破,從整體上改變詞以男女情愛、離情別緒為主體的特征,而開始以士大夫抒情為主體,是題材上一次質的飛躍。
其二,以詩的境界入詞。
以往的詞內容多局限在花間、樽前、閨閣,詞境小、狹、深;而蘇詞則以開闊高遠的境界入詞,把詞從景到情都塑造成壯觀的風格,故蘇詞表里俱剛大。在詞史上,李煜柳永對詞開闊之在深,蘇詞開闊之在大,故詞境之大自蘇軾始。
其三,以詩之音節、氣勢入詞。
蘇軾所創制的豪放詞剛勁粗宏,具有陽剛之美;其音域寬廣,可放聲高唱。
(3)突破詞律。
原因:①自覺突破。②才氣大。③不精音律。蘇自稱三樣不如人:飲酒,下棋,唱曲。
篇14:蘇軾和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天才一樣,蘇軾是位跨界高手。他是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還是一位美食家。
在填詞作詩方面,蘇軾的風格一向豪邁樂觀。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當然要說豪邁的宋朝著名詞人,能跟蘇軾匹敵的,就唯有辛棄疾了。不同之處是,辛棄疾是真上過戰場,在表達豪邁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會。蘇軾則以其天生轄達樂觀形成了自己的豪邁詩風。
當然,蘇軾的慷慨豪邁個性也與自己的人生經歷有關,蘇軾雖然少年成名,但整個一生其實并不順隧。中年時,曾因上書談論王安石變法的弊病而受人排擠,無奈之下,自己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按道理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蘇東坡有著自己的活法。他修蘇堤,興水利,忙得不亦樂乎,故而深受百姓愛戴。大家都知道蘇軾愛吃豬肉,于是大家便抬豬擔酒來感謝他。蘇軾則讓家人把豬肉切成方塊,與黃酒一起燉了,分給民眾吃。當地百姓為了傳頌蘇軾的為人,便將這道菜稱為“東坡肉”。于是乎,一道名菜就此誕生了,至今還非常的受大眾喜愛。
毫無疑問,忙乎蘇軾是個少有通才,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寫的詞。這里說說他的代表作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是蘇軾在地方官的陪同下外出打獵時創作出的,豪放派詞風精髓盡在其中。開頭一個狂“狂”字,鋪排出整首詞的“狂”。你看他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看上去格外的英勇。隨從武士也都“錦帽貂裘”,作打獵裝束。他們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卷”過了一座座山岡。為了報答全城士民盛意,蘇軾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
上半段主要描寫的是打獵時的狂氣,而后半段則是進一步描寫了蘇軾的“少年狂”。蘇軾本來就樂觀、豪邁,喝了酒就更放得開了。就算已步入中年,那又怎么樣呢?然而,蘇軾畢竟是個有抱負的人,內心還是有所渴求的?!俺止澰浦校稳涨柴T唐”,他在想,什么時候皇帝派一個像馮唐樣來呢?讓他告訴我將再次被重用。這時的蘇軾幻想著那一天,自己拉弓如滿月,看著西北的方向,射死所有的敵人。
蘇軾,一位豪邁的詩人,他用他的樂觀精神,去戰勝人生的不完美。悲劇的人生故事,被他寫成了喜劇。只是他的內心世界真實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會知道。但我們后在,在他寫的詩詞里,哪怕只是輕輕一瞥,都能感受到那撲面而來的豪邁之意。這樣的一位歷史上難得的跨界人才,值得被后人永遠銘記。
篇15:蘇軾詞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胡寅
東坡之詩以豪放著稱,凄凄慘慘的一生坎坷精心鑄造出詩詞的華麗,凄涼落寞平素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堅強、愛國的心和一個不屈的靈魂,還有那激昂曠達之感情,豪邁奔放之氣概,他將靈魂置于詩詞,將生命化作一道不朽的詩篇!
公元1075年正月,蘇軾獨坐窗前。對妻子深深的思念讓“夜來幽夢”將他帶入奇幻世界,在那里,他仿佛回到了十年前,與早已幽明分拋妻子相逢,似乎又回到了那十一年相濡以沫,相親相愛的歲月。身在密州,心卻在眉州,與她生死隔絕?,F在的她還好嗎?在那個天堂過的還好嗎?他多么想去看看呀。但事隔多年,詩人早已白發蒼蒼,她還能認得他是曾經自己的心上人呢?即使見了面,也無法像想象中那般美好罷。風雨十載,詩人有許許多多的話想對妻子說,但是,從何說起呢?以至于“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了罷。猛然驚醒,窗外寒風猛烈,吹斷了詩人的思緒,讓他回到現實,提起筆,將自己的心境化作詩篇躍然紙上,用詩歌寄托思念,字字血淚,依依不舍。
公元1076年中秋節,蘇軾舉杯邀明月,試問“明月幾時有?”同時又向往著天上的那個美好的世界——那個美麗的月宮里,今年是第幾年呢?穿一襲米色長袍,微微卷起袖子,坐在如水的月光下,抬頭仰望碧玉般的月亮,白銀盤里放著月餅,輕酌一杯酒,飄飄欲仙,想要脫離世俗來到月宮仙境??墒恰坝挚汁倶怯裼?,高處不勝寒”,他怎么又躊躇了呢?想到自己的兄弟蘇轍與自己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詩人不禁在這樣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思念兄弟,深深手足情,何以忘懷?加之他那憂國憂民情,忠國忠民心,怎能舍棄人間投奔月宮呢?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擊,讓作者矛盾了,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拋棄祖國拋棄兄弟投奔自己所愛??!既然無法離去,既然無法相見,只好留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福,畢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來勸慰自己了罷。
擁有博大的才氣,對政治局勢有自己看法,卻被貶到地方。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胸有大志的氣魄,使他在密州的郊獵中,懷才不遇的心情涌上心頭——他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呀!“鬢微霜,又何妨!”即使不年輕又如何?自身理想與現實的重重矛盾,讓他感到無比壓抑,雖然已不再年輕,卻擁有比年輕人還要“狂”的想法,一個“狂”字概括了他的思想與心情。壓抑、痛苦、憤懣,何時才能真正被人們所認同?何時才能讓自己的思想運用到朝廷呢?這種痛苦,大概只有他能體會到吧。
蘇軾幾次游赤壁,并且都留下了千古名詩來紀念。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還是“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的哀痛?政治上屢屢失意,本想從美麗景色中尋找灑脫,但依舊無濟于事。那一切,只是南柯一夢罷,夢破滅了,心依舊哀傷,不禁沒有找到輕松,反而使心情更加沉重。此時的他,正是當年,郁郁不得志的悲涼,人生的感慨。他,究竟何去何從呢?
唯有將心境化作豪邁詩篇,揮毫寫出,將永駐人間。
他,一改宋詞中凄凄楚楚的婉約風格,開創豪放詩詞;他,才華橫溢,卻一直懷才不遇;他,不畏挫折,歷經坎坷,終于鑄成壯麗詩篇!
蘇軾的一生,就是一首詩,一支絕唱!
篇16:蘇軾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寫蘇軾的高中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懱K軾的高中作文篇1 一首念奴嬌,是黃州對蘇軾的眷戀;一篇赤壁賦,我的淚支離破碎…… 因為有了蘇軾,黃州成了千百年來文人向往的地方.站在高高的山上,遠遠的看,蘇軾,紅色的淚在滑過…… 在一個風塵仆仆的黃昏,他帶著一身的疲憊,帶著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從烏臺詩案中倉皇逃出,在受盡了苦難之后,來到了這里.也許正趕上一個日落,黃色的天,紅色的赤壁,一個搖曳的三國.來不及擦一把汗,來不及一聲嘆息,一陣風吹過,他的哀傷就已遠逝,被拋在了三國那個英雄的年代?! ∷K究是蘇軾啊,就算是只有一個幾乎等于無的官職,就算是被對手拉下了馬,他也只是與漁人相醉,裝作一般人家.一場千年的文斗,最終還是以蘇東坡的絕對勝利作為結局.我的蘇東坡?! |坡何以招罪?惟以才情太高!烏臺詩案,莫須有的罪名,被貶黃州,可他卻在這片紅色的淡淡的哀傷中寫出了念奴嬌,前后赤壁賦的傳世佳作.半倚著中華五千年的蒼老文明,激起一片紛揚的文字,讓哀傷變成一首動聽的歌,讓我的淚肆意倘佯.我的蘇東坡啊。 就算沒有人記得,就算連好友沈括也背叛了自己,就算是痛,那又怎樣?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就讓我們長歌一曲,曲罷終散離人淚?! ∷拖袷且恢患?,一枝穿云宵上陣殺敵的箭,被無端的拉下來,一頭栽倒了黃州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被神宗皇帝重用的機會.從黃州到海南島,從這里貶到那里,卻讓他成就了一段文人的神話。 這若是別人,早不知生出多少酸溜溜的文字來,而他的詩賦,豪放,卻有獨特的風采,這里面有哀傷,有壯志,有眷戀,有著單純的色彩…… 還記得他寫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湖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摯愛的妻子卻跟著他到處顛簸,這份痛,真的很傷。 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長作東南別 我的蘇東坡啊………
當盛唐消逝,成為歷史,當那些才華四溢的風流人物成為歷史,本以為之后的歲月里會變的不堪回首。不過還好有了蘇軾來彌補。 愛情 古代,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何來愛情?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就是愛,門當戶對就是愛,兩小無猜,親上加親就是愛。人類偉大的感情就這樣被壓制?! ∪欢鴫翰蛔√K軾?! 』ㄍ蕷埣t之時,燕子雙飛之際。蘇軾去尋找心中的愛?!爸ι狭d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迸腔苍诟邏χ?,那邊秋千的吱呀聲合著輕盈的笑聲激起了心中的漣漪。等待著,希望可以重逢。然而“多情卻被無情惱”。笑聲漸息,只留下多情的長嘆?! 凳旰?,頭發由黑到白,多情的心變成了獨鐘??墒侵挥小扒Ю锕聣灍o處話凄涼”的悲傷。愛情找到了,卻那么短。十年的生死,時間,空間發生了巨變,無法改變愛。在孤墳前駐足,想著再見面時的情景“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币磺卸紵o法改變了,你在里頭,我在外頭,我們還能見面嗎? 也許是上天的憐憫。一夜幽夢實現了他的愿望。然而卻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笔甑墓录藕退寄钤谙喾甑哪且豢桃仓挥袦I能表達?! ∪松 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道出了自己的愿望。面對明月,舉起一杯濁酒。人生似乎太艱辛了,于是想乘風而去,可是飛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況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間也可做天堂。于是他決定:要改變世事!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臺上??墒悄鞘呛芪kU的,眾人嫉妒他,排擠他。“烏臺詩案”之荒唐將他擠出了都市?!罢l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在殘月下漫步,孤獨又誰知?“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在官場上行走,仇恨又有誰知?也許只有這輪殘月吧。一張張邪惡的笑臉在他四處漂浮,那些無恥小人以為可以將他打敗。可是沒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態度,即使無處可依,我還有自己,還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撐。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獨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擊。我不會改變,我會成功的。回首過去,他看清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世上浮榮本是虛無,世上艱辛本是虛無。我一定可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敝皇侨缃裥∪水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需努力,我終會“左牽黃,右擎蒼,遣馮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終無法實現愿望。終于他老了。本以為他會放棄。可是當他蹣跚在蘭溪旁,望著自己弓形的身軀依舊喊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老了又何妨?我還可以率領千騎卷過平崗! 我讀蘇軾,讀出了那份執著,那份堅強,那份自信,那份樂觀!
篇18: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
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于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余,不準超支。
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篇19:蘇軾生平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且蘇軾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蘇氏四門生為: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
他的父親蘇洵,即是《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學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在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蘇軾幾年不在京城,朝里已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當國王安石意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后,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有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仕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于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皷|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于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學士。
俗語:“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蘇軾的文學藝術成就〗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并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碧K軾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黃、秦、晁、張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壁w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绕洳豢杉罢?,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p>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后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人書并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后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p>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本梢娖渥鳟嫼苡衅嫦脒h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并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后“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也系他的作品。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篇20:蘇軾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蘇洵的大兒子,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后,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為“蘇辛”。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蘇軾生平】
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學成就。
嘉祐元年(1056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陰差陽錯地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后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后,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于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于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久
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
俗話說:“京官不好當?!碑斕K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筑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再次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陽)。后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
【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年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蘇軾降生
1054年娶王弗
1057年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
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
1059年舉家前往京都
1061年任鳳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任職史館
1065年妻喪
1066父喪;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
1068年娶王閏之
1069年返京;任職史館
1071年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
1076年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年謫居黃州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間太后執政(1085——1093)
1086年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年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1093年妻喪;太后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
1094年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執政(1100)
1101年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7年北宋亡
【蘇軾妻兒】
蘇軾的三個妻子
蘇軾的結發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輕貌美,知書達禮,16歲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有“幕后聽言”的故事。蘇軾為人曠達,待人接物相對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風后靜聽,并將自己的建議告知于蘇軾。王弗與蘇軾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蘇軾依父親蘇洵言“于汝母墳塋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株松樹以寄哀思。又過了十年,蘇軾為王弗寫下了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一歲,自小對蘇軾崇拜有加,生性溫柔,處處依著蘇軾。王閏之伴隨蘇軾走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歷經烏臺詩案,黃州貶謫,在蘇軾的官海沉浮中,與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閏之也先于蘇軾逝世。蘇軾痛斷肝腸,寫祭文道:“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許,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請他的朋友、大畫家李龍眠畫了十張羅漢像,在請和尚給她誦經超度往來生樂土時,將此十張足以傳世的佛像獻給了妻子的亡魂。蘇軾死后,蘇轍將其與王閏之合葬,實現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蘇軾的侍妾王朝云,比蘇軾小二十六歲。在蘇軾最困頓的時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王朝云的詩歌最多,稱其為“天女維摩”。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蘇軾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蘇軾一直鰥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遺愿,蘇軾將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邊筑六如亭以紀念,撰寫的楹聯是“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聯有個著名的典故:“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見識’。坡亦未以為當。至朝云,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坡捧腹大笑?!背颇刮挥趶V東省惠州市惠州西湖景區孤山之上,蘇東坡紀念館旁,為蘇東坡妾王朝云之墓?;葜菔兄攸c文物保護單位。
朝云墓
蘇軾的四個兒子
王弗為蘇軾生了長子蘇邁,王閏之為蘇軾生了次子蘇迨與三子蘇過。這三個兒子都由王閏之一手撫養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云生下了第四子蘇遁,可惜不久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