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真題】全國甲卷‖根據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進行寫作(適用地區:西藏、貴州、廣西、四川、云南)
原題:
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材料解讀:
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將青年的成長與未來發展置于當代中國特定的環境中,展現出當代青年的成長受到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浸潤和滋養,青年的未來也必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的事實,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我們”之間的密切聯系,引導考生深刻領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聯的歷史規律,自覺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融匯在一起,進而思考自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能夠做什么,怎樣才能有所作為,完成新一代青年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肩負時代重任、續寫時代新篇的歷史使命。
材料中以第一人稱復數的”我們“,將考生帶入共同參與、共同記憶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將紅色文化傳承的重大問題,極其自然地轉化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長與發展問題,使其能夠有切身體驗,有感可發、有感而發。
材料中列舉了不少考生們曾經學習和熟悉的作品,引導考生通過回顧作品、梳理內容、歸納作品精神,去深入體會革命志士和人民群眾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自覺接受這種精神的洗禮,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自然而然就可以領會到作文試題的命意指向——“可為與有為”。如《為人民服務》號召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沁園春·雪》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古論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風流人物、是歷史的主人,充分顯示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荷花淀》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堅貞勇敢的性格精神;《紅巖》謳歌了革命烈士的犧牲精神。
寫作思路
立意確定:
1、時代大有可為,青年要有作為。每個時代都給了青年有所作為的機遇,為青年提供了可為的空間,當代青年更要抓住機遇,勇敢作為。
2、堅信可為才能建立夢想,堅持可為才能實現夢想。堅信可為可以幫助青年建立遠大夢想,有了夢想之后,更加需要通過實踐去實現夢想。
3、傳承優秀精神,激揚青春夢想。當代青年可以向優秀前輩學習,如李大釗、方志敏等,吸收過去的先進文化和偉大精神,從而樹立遠大目標,實現自己的青春價值。
技巧運用:
1、議論文可采用“總—分—總”結構布局,使文章脈絡清晰,也不容易偏題。
2、可以學會化用歌詞、詩句、名人名言等,既能增加文章色彩,又能精準表達自己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