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國卷范文10篇
目 錄
1.別懷疑,掌聲也是為你響起 文 鄒序萌
2.劍鞘之清輝——班級讀書會發言稿 文 李瑞欣
3.薦賢助君得天地 讓相為國霸春秋 文 靳京璇
4.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班級讀書會發言稿 文 柴欣穎
5.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文 夏曉明
6.認識你自己 文 林芳菲
7.人己兩知,方成大道 文 陳棋燦
8.高山流水遇知音 文 葉欣萌
9.胸有丘壑,國家至上 文 郭思韻
10.書海窺鮑 明理修身 文 張承莉
01 別懷疑,掌聲也是為你響起
——讀《管仲拜相》有感
作者:唐山一中高二9班 鄒序萌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讀《管仲拜相》后,我想問大家:如果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只能有一個人,你是否甘愿像鮑叔牙那樣,為比自己更能勝任的人鼓掌?
也許大多數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都會猶豫。人類生來就具有利己性,這無法回避;但理性又告訴我們:越是關鍵的位置,越需要卓越的人才;越是寶貴的機會,越值得虔誠地對待。我們會被這兩種聲音反復拉扯,而鮑叔牙卻毫無猶豫、不遺余力地推薦管仲、托舉管仲,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讓賢,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一種擔當。鮑叔牙值得我們為之鼓掌,“讓賢”值得我們為之鼓掌。
擁有為自己而“讓”的智慧,我們收獲解脫。自遠古時期開始,萬物就遵守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多少是非成敗、多少朝代更迭,都是競爭的結果。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枷鎖”,很大程度上便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競爭。作為一個生活在文明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對競爭應持有的態度不應是“不顧一切往上爬”,而是“做最好的自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站在與自己的能力不符的高度,會雙腿戰栗、彷徨無助,把最高的位置讓給最適合的人,才能內心釋然、自由坦蕩,正所謂“云在青天水在瓶”——“讓”是一種正視自己、慧眼識才的大智慧。
擁有為他人而“讓”的胸懷,我們收獲達觀。放眼今日,網絡上海量信息使我們不再閉塞,能辨馬識才的人不再如管鮑所處的時代那樣稀缺,但真正能敬才讓賢的人卻為數不多,真正肯“坐在路邊為他人鼓掌”的人也并不多。面對紛繁浮華的功名利祿,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以理性的眼光衡量自己與他人的能力,摒棄嫉妒、放下焦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讓”是不記得失、淡看名利的大胸懷。
擁有為大義而“讓”的格局,我們收獲自豪。在座的同學們胸中都有一個共同的詞在跳動——“社會責任感”。但是,“社會責任感”僅僅是簡單粗暴地把什么都往自己肩上扛嗎?顯然不是。真正的社會責任感,是站在全社會的立場思考問題,繼而做出選擇,是為了全社會的利益奉獻自我,甚至犧牲自我。鮑叔牙能得到諸多贊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懂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他不曾成為千古名相,但他為齊國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正確決策。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究竟應該“怎么樣”愛國?從管鮑之交的佳話中,我們找到了答案——“讓”是心懷天下、無私忘我的大格局。
所以,若你也立志成為一個有智慧、有胸懷、有格局的人,若你也甘愿在觀眾席鼓掌,那么,請不要懷疑,那雷鳴般的掌聲不僅獻給舞臺上的人,也是為你響起!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02 劍鞘之清輝
——班級讀書會發言稿
作者: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6)班 李瑞欣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拭去歷史的風塵,《論語》的簡約精妙,以及《史記》的縱深博大都使我們手不釋卷,本次讀書會我們將圍繞管鮑二人共同輔助齊桓公,終成一代霸業的故事展開思想碰撞,而我也有一點小小的火花,希望同大家交流。
文人揮劍起舞,清風攏于兩袖,武將抽劍劈刺,血色沾染雙眸,酒氣消散,山河終靜,那劍便鐺的一響,已入鞘中,只余殘殘清輝,森森殺氣。書已閱過,愿用劍鞘作比,與大家談一談讓我感觸最深的人物:鮑叔。
鍛造劍鞘,須不沒劍刃之材,使稀世名劍不負榮光。鮑叔對齊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鮑叔有此等慧眼去薦管仲于國之大才,而舍私人之糾紛。劍鞘忍受了劍刃的磕碰,卻依舊寬容,而鮑叔相比于舉賢任能之常人等更為可貴的一點便是能與矛盾之中發現對方,甚至說發現共鳴,發現超越,這便需要一雙慧眼,一顆真心,一胸氣度,一腔忠義,而這才使管仲大展才華。此之謂劍鞘之相知。
修繕劍鞘,須契合劍刃之芒,使鋒利稀鐵不易挫傷。不知有沒有同學認為,鮑叔如此無私的推薦與退讓是否會使自身的抱負無法實現?最初我也曾有疑慮,但聯系作家陳彥的小說《主角》后,似乎便有了些許明了,“大角兒是需要一分憨癡和笨拙的”,而這份看似不爭不搶的退讓之后,更有著達者大融的動人情懷。鮑叔知道,只有自己甘居其下,才能換得管仲的真心作為,不再束手束腳有才難施展;而朝堂的平衡,才會不因權力斗爭而大傷元氣,不使窺伺王位更迭的他國虎視眈眈。而這不正是鮑叔的所愿嗎,以退為進,看似不是朝廷的主角,卻已演好了了個人人生的大戲。劍刃之利處,必有劍鞘之凹陷,但正因如此才得二者契合,利刃靈活完好,使用時揮灑自如。此為劍鞘之相容。
抽去劍鞘,須靜待人事時機,使游刃有余,恢恢然于世。抽去劍鞘若時機得當,便既不會約束劍刃的游走,又不會損傷劍鞘。司馬遷曾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可以說其不只知人,亦更知時,知世。無論是以前管仲因老母在家臨陣脫逃,還是此次因刺殺小白監禁在獄,鮑叔都未因其落魄而嫌惡,反而次次于恰當時機告慰舉薦,因他知道,在這亂世之中,落魄不過是暫時,那不是池中之物,必有一鳴驚人之時,而其盛之時,便是自己適當退出之日。此為劍鞘之待時。
同學們,歷史是未來最好的伴侶,也是我們一生的精神寶藏。齊桓公是那執劍之人,管仲是那大殺四方之利刃,而鮑叔便是引于黑暗的劍鞘,卻自有其啟示。愿你我通過讀書有那相知之慧眼,去發現他人之賢能;有那相容之情懷,做自己不因嫉妒他人而動搖的主角;有那待時之智慧,去感受天地人心,使自身恢然于世。看今朝,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祖國發展日益精進,若你我能于讀書之中鑄一把劍鞘于靈臺,清明之輝便會瑩瑩于天地間,永不黑暗。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結束了。
03 薦賢助君得天地 讓相為國霸春秋
——班級讀書會發言稿
作者: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7)班 靳京璇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書畫家李若禪曾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作為一名上進的中學生,透過書香墨海,審視歷史人物,在齊國崛起的這條路上,我敬仰不計前嫌、善于納諫而九合諸侯的公子小白,我力贊盡己之賢、尊王攘夷的管仲,然而,最讓我觸動的當屬“薦賢助君得天地,讓相為國霸春秋”的鮑叔。接下來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淺見。
胸襟博大,鮑叔知人善任而勇薦舊敵。“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歐陽修這句話可很好形容鮑叔。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齊國王位之時,鮑叔和管仲亦身居雙方陣營的高位,甚至小白幾乎為管仲所殺害,可當公子糾失敗、桓公即位后,鮑叔卻能發現與己與國曾有深仇大恨的管仲的才能,并為此直言納諫,使其輔佐桓公成大業。“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同學們,請設想一下,假如沒有鮑叔之知人善任及包容心胸,齊國人才中何來一位彪炳千古的管仲,又何來齊國今后之崛起?所以,管仲造就了齊國的榮光,而鮑叔造就了管仲之輝煌。
情操高潔,鮑叔知己不及而謙讓相位。“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春秋戰國這樣禮崩樂壞的時代中,諸侯將相們都沉淪于名利,貪念著霸權,齊桓公亦是如此。在管仲俯首稱臣后,作為齊國之相的鮑叔卻并未居高視之,反而稱自己“賢不如管仲”而將相位謙讓于其,自己甘居其下,終成一段千古佳話。“甘居下者位未卑”,雖然桓公終成五霸之首,但其與手足相爭、與諸侯相殺,比起鮑叔卻少了一分淡然與平靜。同學們,我們深知,只有不迷戀權力,不陶醉富貴,鮑叔才如亂世之中的一抹清流,以己之行詮釋了君子之德。
同學們,管仲雖賢,論胸懷其不如鮑叔;桓公雖能,論情操其亦不如鮑叔。故三人中,我首推鮑叔——薦賢助君得天地,讓相為國霸春秋:于國家,鮑叔選賢舉能、慧眼識精,為桓公奪王位,使管仲施才能;于己身,鮑叔不慕名利、清高淡泊,未曾自矜功伐,讓相而身退。同學們,正如董卿所說: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餓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在讀書中學習歷史人物之德行,以博大之胸襟容天下之人物,以慧眼識八方文化,多元融合、取精去糟;以高潔之情操立自身于浮華躁動的社會,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于己無愧,于國無愧!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04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班級讀書會發言稿
作者: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1)班 柴欣穎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閱讀史書的一點心得,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從史書中可知:管仲知時,能順應時勢,輔佐明君。桓公知理,能任人唯才,不計前嫌,成就霸業。可他們帶給我的觸動,遠比不上另一個人——鮑叔牙。是他讓我看到了,知人與自知的力量。
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自知。而自知的首要之處,是明了自己的無知。既然自己無知,那便先居人后,找個知道的人來合作,大事可成,自己的人生短板也補齊了,這就是鮑叔牙的聰明之處——打上補丁。管仲深諳人性,明晰厲害,知道如何發展經濟。鮑叔牙明了自己無法與之相比,主動讓位,為自己和別人都找到了合適的位置。讓管仲成為自己的補丁。貴有自知,謙以子牧。同學們,請了解你自己,盧梭曾說:“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為他無知,而是因為他自以為知。”自知不僅能幫助我們找到合適的位置,明了合作的意義,還能培育更寬廣的胸懷,更真誠的謙遜。
前面我曾講到,管仲是鮑叔牙的補丁。“管鮑之交”之所以能流傳千古,其實在于鮑叔牙的識人之才。首先,鮑叔牙了解管仲,從不因管仲家境貧寒而惡待,也不因管仲曾多分給自己分紅而否認管仲的才華。鮑叔牙一直以寬容和賞識的眼光看待別人,識人之才。其次,鮑叔牙了解桓公。他直言上諫,因為他深知桓公求賢若渴。鮑叔牙知人,是知人之需。所以,同學們,知人不單單是日復一日地觀察,得出或好或壞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察人之需,察人之德,以一人之德,解另一人的需,為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補丁。
那么,我們該如何更好的察人觀己呢?答案是:讀書。《呂氏春秋》載:“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它的意思是說,人天生具有遷移的能力,故事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通過讀書,我們才能在如今狹窄的生活中,見到擁有各色經歷,各樣特點的人物,才能通過特點、經歷與結局的對照,明了何為智者,何為大才。我們才能通過自己與人物的對比,反思自己的行為,作出更正確的選擇。
可以說,我們很幸運,遇到鮑叔牙,讓認識自己的力量如此直觀形象地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明白留心自己,關切他人的重要,讓我們體會合作的意義。
宋教仁曾說: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愿我們都能眼察天下,心報國家。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05 不謀全局者 不足謀一域
作者:黃岡中學高二(15)班 夏曉明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讀完“管鮑之交”的故事后,或許有人欽賞齊桓公不計前嫌、任人唯才的雄主氣度,或許有人歆羨管仲縱橫捭闔、匡定天下的經世才略。而我想就鮑叔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他的大局觀念、全局眼光的理解。
在“管鮑之交”的故事之中,鮑叔不逐蝸角虛名、不計從前之嫌,心懷全局,用戰略性的眼光來配置權力資源、讓位于大才管仲。正是因為鮑叔具有從全局出發、從整體出發、從國家大計出發的精神,才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退位讓賢。事實上,當具備立足宏觀的全盤思維和統籌全局的戰略眼光時,鮑叔已經從興國偉業中的一個“參與者”轉變為了“領導者”。在“一盤棋”的觀念下,鮑叔的統籌權力資源配置起到了“操盤手”的核心作用,從而有力推動了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清末文學家陳澹然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于此而畢見。
大局觀念、全局意識是我們下至立身處世、上至治世經邦的剛需。全局觀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統籌兼顧能夠成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都是由于惟有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方能以“我將無我”的襟懷,拋卻個別利益、提高政治站位,從而站在全局的高度上順勢而為、因時而動。將相賴以和,征伐賴以勝,國家賴以興,此言謀事之不得不謀全局也。
然而,追溯歷史、觀照現實,許多人卻如《呂氏春秋》所言“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視者不睹北方”,從自我的視角出發看世界,墜入了虛無的“自我中心論”。歷史表明,一切自我中心論都是人們自卑又自大的心理寫照。三國時期,呂蒙白衣渡江殺關羽,固然斷了東吳的心腹之患;然從此北承曹魏之兵,西引劉漢之伐,于是夷陵一戰、孫劉內耗,蜀吳同時失去了統一天下的能力。又如抗戰之時,國民黨反動派目光如豆,炮制了皖南事變,大大延緩了中國進入抗戰反攻階段的時間。此兩者“同出而異名”,皆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惡果。其實,正如從“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孔子的“人失之,人得之”,再到老聃的“失之,得之”,格局愈是宏大,眼光愈是全面,愈能篩去附贅懸疣,洞幽燭微,身達超然之境,心處無我之地。
揆諸當下,黨中央高屋建瓴、統籌全局,“全國一盤棋”思想深入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方興未艾。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美國深陷債務風波,大洋彼岸的中國卻拿出四萬億救幣;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面對西方國家的以鄰為壑的政治污名化,中國著眼世界全局、放眼人類整體,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力量。這正是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正是黨和國家“謀全局”的天下胸襟。
歷史的邏輯,終究是人的邏輯。你能看穿多遠的歷史,就能看穿多遠的未來。管鮑之事,珠玉在前;皖南之變,殷鑒不遠。我們青年人應當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世界不是一場零和博弈,我們切不可如井底之蛙,“所見不過方天”,沉溺于個人得失、蠅頭小利,而應該培養大局觀念、全局眼光。如此,方可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其大者而兼其小,謀其全局而兼其一域。
我的發言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06 認識你自己
作者:黃岡中學高二(7)班 林芳菲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信息爆炸,日新月異。千禧年后的一代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比以前更多的教育資源,學習強國,在我們的教育上花的本錢越來越多。可是,當你的個人能力越來越強,外界的贊美鋪天蓋地地襲來,對自我的認可也越來越多時,你是否已經走入誤區,是否意識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認別人的優秀也正變得越來越難?
包括司馬遷在內的大多數人,稱贊鮑叔,都在說他“珍惜朋友情誼”“有容人雅量”“舉賢不避親仇”,但是我認為他最珍貴之處,是他有一個很清晰的自我認知。
古希臘時的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可是我們為什么需要認識我們自己呢?
因為,清晰的自我認知會讓你清楚自己的在集體中的定位,從而最大化集體的利益。就像管仲臨終時拒絕齊桓公將相位傳給鮑叔牙,說鮑叔牙為人板正,做清官可以擔宰相之位不可,能力低者不屑一顧,犯錯者記憶終生,上不討好君心,下不迎合民意,“非為宰相之才”。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于是管仲為相多年,助齊桓公成就大業,孔子稱“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而集體利益的最大化最終會有利于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在《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中寫下: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是一塊泥土,連接成整塊大陸。在一個集體中,我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就像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整個人類聯系在一起一樣,我們的個人價值往往需要通過集體來實現。因為,社會的形成不是肉體的疊加排列,而是精神靈魂的碰撞交流。脫離了群體而討論自我實質是一種形而上的自我,社會價值是衡量自我價值的標尺,我們自古以來從“達則兼濟天下”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社會認可的價值往往不在于個人本身,而在于他創造的社會價值。自我價值固然值得追求,但社會價值的創造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立身處世、獲得認同的基礎,只追求自我價值的生命終會在時間長河中化為齏粉。
今人形容我們這些零零后,大多不會再用諸如“無知”“幼稚”這些詞語了,大家喜歡上一種新的描述,叫精致的利己主義。這個詞是由北大中文系的錢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可是,倘若鮑叔牙就是這么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齊桓公還能成就霸業嗎?答案是否定的。鮑叔牙通過舉薦管仲提升了他的個人價值。今人大多都在贊美他容人的雅量和舉賢不避親仇的大氣,往往忽視了他的大智慧。今人為什么會知道鮑叔牙?因為管仲干出了一番事業,有司馬遷給他作傳,人們欣賞這位手段厲害的政治家,欽佩這位名相時,才知道管鮑之交。鮑叔牙死后,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和封地,他的美名千古流傳,他可能在政治謀劃上不夠聰慧靈活,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大智慧,在成就了管仲的同時,也成就了他自己。
在我們這一代中,有管仲氣質的人有很多,但是,你是否愿意暫時放下自己,在路邊去為“管仲”們鼓掌呢?鮑叔牙的存在之于歷史長河不過如蜉蝣朝生暮死,而生命的延續卻是薪火相傳綿延不息的,將他的價值寄于社會,是另一種形式的永生。
所以,我們都得重新審視一下自我。在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認別人的優秀之后,提升自己和重新定位自己。對我們自身最大的威脅,不是缺陷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缺陷的認識的不足,掩耳盜鈴通往不了更遠的道路。哪怕我們做不了牡丹,我們做一株苔花,在扎根的日子里默默沉淀,用全部的力氣去綻放,盛日不到處,清風恰自來。
認清你自己,接受你自己,成就你自己。塵埃之微,可補益山海;螢燭末光,也可增輝月光。哪怕你此刻站在平凡的某個角落,都能慢慢造就偉大。
07 人己兩知 方成大道
作者:黃岡中學高一(18)班 陳棋燦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春秋戰國,硝煙彌漫,利益至上,知音難尋。知賢,薦賢,又讓賢。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友情的珍貴與美好,書寫著人間大愛的傳奇。生者父母,知者鮑叔。他是默然行走在光陰輪回間的一把火,縱使兩鬢染上歲月塵霜,也要發出燭白色的微光,照亮友人走向壯闊的輝煌。
認清自我,準確定位。鮑叔擇大才而友,擇雄主而事,認清自己與管仲政治能力上的差距,目光敏銳,好謀而成,幫助齊桓公成一代霸業,司馬遷稱贊:“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一個充分認清自我的人,譬如一燈灼于暗室,譬如微風點燃荒野,他們從不斷反省中走來,去向輝煌的大道。魯迅棄醫從文,認清自我價值后用文字喚醒被愚昧蒙蔽雙眼的人民,趙括紙上談兵,內心的盲目自大導致長平之戰大敗。就像萊辛說過“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于我們的無知!”認清自己,我們才能發現更美好的詩與遠方;準確定位,才能擁有奔赴目標的決心。
然而一朵野花綻不出整個春天,一縷晨光刺不開黎明的黑暗。“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食馬者只有通其性才能求之千里。
了解他人,共同成長。鮑叔知人善任,認為要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創下了“管鮑之交”的美談。“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教導我們不要怕別人不理解自己,而是要警惕不了解他人,而妄加評議。反觀現在的網絡暴力,人們在鍵盤中敲打出自己的高見,肆意發泄情緒,仿佛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如果我們遇到事情不急于表達自己多一些耐心去了解他人,以“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的態度與人交流。這世上怕不知要生出多少知己。在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只有學習更多,了解更多,才能營造出更好的人際關系。
世殊事異,跌代拓植,當歷史的滾滾浪濤沖刷至我輩之時,我們青年認清自我,了解他人,以團隊精神,勇擔道義,劍指遠方,發出青春最強音。他們勇攀高峰,本科還未畢業就造出了自己的火箭;他們眾志成城,十天內建成并驗收火神山醫院;他們英勇無畏,病魔肆虐之時主動請纓戰斗在最前線。他們以矢志不移的團隊精神,為自己而戰,為他人而戰。為著他們心中明朗的中國,光明的未來,鏗鏘地言,鏗鏘地行。
認清自我,了解他人,以團隊之力顯英雄本色。紅日初升,其道大光。人己兩知,方成大道!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08 高山流水遇知音
作者:蘄春一中高二學生 葉欣萌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在此次讀書會上分享一些我的心得體會。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管仲與鮑叔,是肝膽相照的摯交,是心照神交的知音。他們逢于微時,管仲家貧,鮑叔傾力相助,更是處處體諒包容他。縱使后來兩人各司其主,但情誼仍永駐心間。齊桓公即位,鮑叔不計私利不較前嫌向之引薦管仲。鮑叔誠摯清醒,他謙虛自知甘于人下,愿為管仲謀職鋪路。這份友人間的相扶相持,相知相伴,在歲月的溫柔洗禮下只會歷久彌新。這份亙古的情誼永遠鮮活,即使滄海桑田,丟失鮮衣怒馬。鮑叔的一生隨著亂世而動蕩,但與管仲高水流水的交情卻從未改變。知音難得,世上多是心事付瑤琴,弦斷無人聽的局面。交友也應交良師益友,從益友身上學習可貴的精神品質,相攜相助走過人生路。既得摯友,我們便應加倍珍惜。
天下多管仲之才,卻少鮑叔之人也。鮑叔向齊桓公引薦管仲,不僅僅是為了故友情義,也是為大國萬民。齊桓公九合諸侯,非管仲不可。鮑叔是管仲的伯樂,他審時度勢,知道管仲的才能遠在自己之上。官場之上不乏爭權奪利之事,鮑叔卻能為大國舍小家,為了國家長遠的發展繁榮舉薦管仲當宰相。鮑叔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去學習。如今面臨疫情險境,我們也應像鮑叔那般,以國家利益在先,個人利益在后,把理想抱負熔鑄在腳踏實地的奮斗中。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鮑叔有無私的品格,高潔的情懷。他胸懷大義,為國為民。他志不在功名利祿,只求盛世安康繁華,少有凍死餓殍。我們今天處在太平現世,卻仍面臨有天災人禍的險境。作為青少年,我們應勇擔使命,以堅毅的意志矢志不渝地奮斗著,不負人民熱望,無愧歷史選擇。我們應以堅毅作基,以堅韌為舟,以堅勇揚帆,在時代浪潮中有所為,用自己的熱血奮斗揮灑出壯麗詩篇。
伯樂一出,駿馬奔馳。愿我們在人生路上,也能與知己同行,即使走過十萬八千里,也能永懷熾熱初心。縱然是天南地北不同時,也可山高水遠通靈犀。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09 胸有丘壑 國家至上
作者:英山一中高二學生 郭思韻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在讀書會上與大家分享交流我的感受與思考,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胸有丘壑,國家至上》。
追溯至春秋時期的歷史,閱讀了齊桓公,管鮑之交的故事,我欽佩齊桓公的不計前嫌的寬廣胸懷,欣賞管仲的才謀遠略,但令我澎湃的是鮑叔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風亮節。
鮑叔輔佐齊桓公成就霸王之業后,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而自己卻甘居其下,謙遜禮讓。如果不推薦管仲,鮑叔可以享盡許多榮華富貴,而他卻不計私利,審時度勢,深知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在國家的富強和個人的利益的選擇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國家,以知人讓賢的君子胸懷,大仁大義的高風亮節,為管仲搭建了施展才能的平臺。鮑叔與管仲相齊,共同輔佐了齊桓公,成就了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富強,經濟繁榮的大好局面。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有許多能人志士不計私利,以國家利益為重。林則徐虎門銷煙不僅僅燃燒了外國的鴉片,更燒毀了侵略者迫切侵略中國的野心。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入中國,山東的利益遭到損壞,當時的青年和工人階級立即游行示威,反對外國人侵略中國權益,這是愛國之心在熊熊燃燒。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批批最美逆行者奔走在抗疫最前線,最終獲得了抗疫的勝利,這是愛國至深所體現出的責任感。愛國,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之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每個人都應將愛國轉化為自己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在座的各位同學,我們已經成年,是中國的未來與棟梁。中國正在向好發展,時代新人應發揮積極作用。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沖突時,我們應堅定地選擇國家利益。既要繼承和發揚鮑叔以大局為重的博大胸懷和不計私利的謙遜態度,堅持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也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將這些寶貴思想轉化為我們的日常行動。
胸有丘壑,國家至上。歷史給我們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新青年,我們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定利國利民的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艱苦奮斗,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0 書海窺鮑 明理修身
作者:黃岡師范學院秘書學專業18級學生張承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眾所周知波瀾壯闊的春秋戰國群星閃耀,齊桓公稱霸、管鮑之交的故事更是千古傳頌。今天我想和大家淺談鮑叔牙,通過一窺鮑叔牙的人生旅程和智慧哲學,從而思考歷史長河中掀起巨波大浪的人物所有擁有的品行、格局和人生境界。
為人謀而忠乎。鮑叔牙為人臣時以忠事君,逆境時盡心輔佐齊桓公沖出重圍,順境時不居功自傲,而是深謀遠慮,站在君王和國家發展的利益上,冒著被君王誤會的風險舉薦敵方謀士為相,可謂大忠大悟。鮑叔牙的“忠”不僅僅是個人身心投入奉獻,更是將國家利益最大化,不失于民,不是于國。這一點在當下尤為可貴,我們或許能夠在逆境時與身邊的人風雨同舟,但穿過迷霧森林,一馬平川后是否能不洋洋得意,是否能繼續獻言獻策?無論順境或逆境為人謀劃都能盡心盡力,可謂謀士之職責也是君子之典范,這種忠心如鐵的品質,無論是對待朋友還是職場中對待上司領導都值得我們推崇。
和氣如春,君子之交淡如水。鮑叔牙是管仲的知己和伯樂,管仲之所以能在春秋時期的歷史舞臺上演繹出一部威武雄壯、震古爍今的史詩般的大劇,鮑叔牙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的。在鮑叔牙身上可以看到何為有容乃大,他對管仲的包容是一種豁達的情操,而這種豁達也成就了管鮑之交的佳話,格局復雜、勾心斗角的年代下管鮑之交熠熠生輝,然而反思當下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更別說一生的莫逆之交,是物質利益化沖淡了朋友間的拳拳情意,還是我們交友的出發點就出了偏差?誠如張岱所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友誼其實無所謂是否對等,交友一是去結交什么樣的朋友,而不是結交能給予什么回報的朋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薦賢代相,古未有諸,自己的丞相讓給曾經的敵方謀士來做,而自己甘居其下。這樣的大度非一般人能有,而這樣的舉薦是建立在了解對方的基礎上,了解別人不易,需要一定的智慧。對于管仲可謂知己知彼,他知道管仲比自己的才能高,所以推薦管仲去做丞相。而自己作為追隨齊桓公多年的老臣子甘居其下,是突破了自我認知,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做到有“自知之明”的聰明人恰恰屬于少數,尤其是道路順暢功成名就之時,眼前的榮耀和安定總會蒙蔽雙眼,對自我定位缺乏清晰的認識。鮑叔牙除了知人善任,更體現了為人處世里珍貴的品質:既謙虛有禮又懂得審時度勢。新青年的我們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與熱愛,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才能給人生合理定位。
同學們,我輩青年已經慣看秋月春風,攜一壺濁酒與諸多先賢于書海中喜相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出鮑叔牙這樣一位賢人,文不出彩武不出眾,卻對上侍奉齊桓公知無不言,知人善任,做到為人臣子的本分;對朋友包容理解,交往中可窺探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的品格;而對待自我定位清晰,權位利益不攀附不糾纏,紛雜亂世中保持自我,謙謙君子風范值得仰慕。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以史為鑒,以史為師,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即為做人。吾輩青年應當一窺鮑叔牙的人生軌跡和生存之道,取其精華共勉之,做到和氣如春,忠心如鐵,儲風月之精,稟松篁之節。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