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5篇)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5篇)
一天終于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清明節的日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
清明節那天,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還有哥哥跟我去興慶公園。我們一大早就出發了,這一天天氣陰陰得很,太陽公公躲到云層里偷偷地看著大家,風兒輕輕地吹來,還有點冷呢。
到了興慶公園,我看到到處都是盛開的花朵,有紅色的像紅色的晚霞、黃色的像金色的麥浪、白色的像軟綿綿的被子;我們走啊走,到處看著、欣賞著,公園可真美啊!忽然,我們聽到了一陣陣呼喊的聲音,原來我們走到了游樂園。這有一項讓人害怕的游戲,那就是讓人坐在凳子上,慢慢把大家升到高空上又快速的掉下來。上面坐著的人們:啊呀、媽呀地喊個不停。我和哥哥說:這是不是跳樓游戲啊?太可怕了。等我們長大后估計還是不敢玩。
接著到了一個蹦極的地方,哥哥問我敢玩嗎?我鼓起了勇氣決定要嘗試一下蹦極!我被放在一個蹦床上面,穿上了特制的”安全帶“,剛開始的時候,我蹦得不高,可是在慢慢地,我蹦得越來越高了。在我們蹦的時候,爸爸媽媽給我們拍照。媽媽負責拍我,爸爸負責拍哥哥,我們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我還在跳起來的時候裝做要起飛的超人和鎧甲勇士呢!
接下來我們又到了拓展區,我們興高采烈地沖了進去。我第一個就沖到了第一關的橋上,然后跑了過去,這對我太小兒科了。這時我要過獨木橋,可是哥哥來了,我看著他的表情,好像要阻撓我!我二話不說,直接跳到了橋下的氣床上,跟哥哥打鬧在了一起。順利地過了好幾關,終于到了最難的過網橋了。我看著下邊,不敢走,害怕摔下去。可是在媽媽和哥哥的鼓勵下,我終于走過了這個網橋,攻下了這一關。
今天我和哥哥玩的真開心,真是一次難忘的游樂時間。我和哥哥商量好了,準備下次再來!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立刻要來了,這天4月2日,我們學校組織五年級同學去烈士陵園掃墓。()我們要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瞻仰他們的豐功偉力。
我們走進了烈士陵園,一排排的小花也綻放了,像烈士在跟我們打招呼呢!石階旁邊綠茵茵的樟樹,像烈士那寬大的手一樣保護著我們。我們看到了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為了紀念先烈們造的,掃墓儀式開始了,當幾位同學敬獻花圈時,我在心里深深的祝愿: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低下了頭,莊重地默哀:解放軍叔叔,謝謝你們!如果不是你們,就不會有我們這天的幸福,這天的和平!如果不是你們用自己的鮮血來戰勝敵人,這天的世界不知會怎樣……之后我們還聽了侯爺爺講話,我們明白了三要三不要:1要做好事,不要做壞事;2要做好人,不要做壞人;3要好學習,不要厭學習。最后我們宣誓:我是少先隊員,我在國旗下宣誓:我們時刻準備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宣誓人:楊佳熠。掃墓儀式結束了,我們準備去烈士紀念館。
走進紀念館,就看了許多烈士的遺容,他們為我們撒了多少的心血啊!像宣中華,那時他正氣凜然地說:“你們殺了我,無非只但是殺了一個宣中華,但千千萬萬革命者會起來殺你們的!”“中華為革命而死,雖死無憾”。他們是多么剛強啊!參觀完紀念館,我們就開始了自由活動了,大家吃的吃,玩的玩,一副熱鬧的情景!
時間不早了,我們最后在心里向烈士們鞠了個躬,表達對烈士們深深的懷念……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3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父親母親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凈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并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天也很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后,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蒙蒙的細雨中飄著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后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后,父親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后,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并不時傳來幾聲嘆惜聲。外公、外婆也談著自己的父親母親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說假如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么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著許多外地的車輛,母親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母親也跟我說起她兒時的事情,母親說:“當時,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母親總能夠從你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母親在當時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說到這兒,母親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4
古人云“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他們將自己偉大的一聲都更貢獻給了祖國。還有那死去的先輩們也永遠離我們而去,然而清明節正是紀念他們的一天。
早上隨媽媽匆匆吃完了飯。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只見街上老老小小成群結隊的走在一起,手中拿著花環,面色嚴肅,時不時自言自語。
奶奶的墳墓在高山上,爺爺今年70多了,白發鋪滿了他的額頭,顯得憔悴、疲憊不堪、“要不,您就別去了。”爸爸急切的說到。“不……要去。”爺爺絲毫不動搖。接著,一家子便上路了。
走好好長的時間,我們終于來到了山腳下。山還是如往常一樣的充滿了幽靜,令人毛骨悚然。一想到奶奶生日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想上山的念頭也便俞來俞濃了。于是,心中便一直想啊想……一路上,美麗的花花草草我卻無暇細細欣賞。一路走來,一路的哭泣、吶喊聲無不震撼了我們的心。是啊,在親朋好友中唯有你是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的,當你與世長辭了,多少的牽掛啊!終于到了,我的內心好像洶涌澎湃的大海,我緊緊注釋著奶奶的墳墓,淚水盈眶而出。旁邊的兩顆樹也長高了不少,似乎是在奶奶的關懷下茁壯成長呢。然后爸爸媽媽便把一大堆的花朵放在墳前,正如這花香一樣,讓您流芳百世。我小心翼翼的從兜里揣出了媽媽叫我買的紙幣將他們全部撒在墳上。緊接著好多人都下跪了,為死去的奶奶深深的默哀…。
多少思念,多少哀愁都在清明節這一天散發。走在街上濃濃的想念、祝福讓人們感受到了希望和溫暖。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望所有的在天之靈,希望你們生化快樂!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5
在傳統上,清明節是去為祖先掃墓的日子。這個清明節,我回到了我的家鄉——連州,為祖先掃墓。
早上十點左右,我們就到了鄉下出發上山了。我看見父親和一些伯伯都帶上了鐮刀、鋤頭等一些用具,我心想:“咦?不是去掃墓嗎?為什么要帶上這些呢?
我們來到了山腳下,我一看,嚇了一大跳。哇!這真是名副其實的“行山”啊!一條路也沒有,雜草甚至高過我的頭,只能踩泥或是小草,而且山還很徒,一點兒也不好走。聽爺爺說,有的草可以摘來煮著吃,有的樹木碰到不久全身就會發癢、過敏等現象,仿佛走進了原始森林,真象探險!
到走進大山里,才知道,原來鐮刀是用來掃墓除草和除草開路的呀!有時會由于草多過不去,就用鐮刀來除,為我們開路的,我正想著,一聽父親叫:“張曉澄,快來拜拜你的祖先!”,我連忙跑過去,學著大人的樣子,點上三支香,對著墓恭敬地拜了三下,嘴里念著什么保佑大家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什么的。接著,大人們開始燒紙錢了,過燒邊說:“領錢啦!”我撿起一張,噍了噍,問道:“媽咪!這紙錢上是‘天地通銀行’出品喲!這可比你們中國銀行強多了!天地都通用呢!”母親和旁邊的大人聽了,不禁大笑起來。過了一會兒,錢燒完了。只見爺爺匆匆地走來,拉著我的手,走遠一點兒。便對我說:“等一下他們要放鞭炮,太大聲了,走遠一點就稍好一點!”,就這樣,我一會兒拜祖先,一會兒燒紙錢;一會兒就躲著炮,連續拜了十多個祖先。最后拜完了我爺爺的母親,已到山頂了。
大約三點左右,我們就回去了,我邊看著山頂上的美景,一邊感嘆:今天真累啊!但覺得很欣慰,今天子子孫孫都回來看祖先們了,他們在天之靈也會感到高興的!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蒙蒙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我的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著小雨,準備去我的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后,我們又拿出紙錢(清明節習俗作文500字)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并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我的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伴隨著蒙蒙細雨,這不,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悄然到來了。
這天早晨空氣十分清新,一大早父親就喊道:”起床了,今兒清明節要回老家掃墓!
“聽到命令后全家都開始忙亂了起來。
父親開車到了奶奶家,準備好鞭炮、紙錢、香后我們就要出發了。
來到爺爺墓前,眼前就有一堆雜草,我們把雜草清理一番后,就開始拿出鞭炮點燃了起來,這也好讓爺爺在九泉之下的生活過得紅紅火火。然后我們又把香、紙錢,放到爺爺墓前,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跪了下來,我也不例外,不知不覺里我熱淚盈眶,淚水勾起了我小時的回憶:爺爺用他那粗糙的手牽著我稚嫩的小手,一起走進小賣鋪去買零食。小時候我是家中最幸福、爺爺最疼的人,我要什么爺爺就給什么,那時的我還小,經常向爺爺索要吃的。在我五歲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見爺爺了,于是我們奶奶:”奶奶,爺爺去哪了?“奶奶只告訴我爺爺病了需要休息,那時我也相信了奶奶的話,心里豁然開朗,感覺馬上就要見到爺爺了,于是,我默默的計算著,一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直到有一天媽媽把我帶到了醫院,病床上的爺爺帶著氧氣罩,我舒暢的心情一下子被眼前的氧氣罩所困擾,心里忐忑不安,擔心爺爺會離開我,沒想到在我的記憶里那是我最后一次見到爺爺。
爺爺我想對您說:”我愛你!
“在我看來世上再沒有什么千言萬語比這句話更有價值了,爺爺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您對我的愛與關心,我以后一定會好好學習,讓您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息的!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8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吃過早飯,我就急著打電話給大伯,快點開車回去掃墓。
一路上有很多小車,都是回去掃墓的,路邊的山上不時能聽見“噼嚦啪啦”的鞭炮聲。我在車上卻想象不出爺爺的樣子,我從未見過爺爺,爺爺也沒留下照片;爺爺生了五個兒女,聽奶奶說以前的日子是很苦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
走了大約一個小時,我們到了爺爺的墓地,爺爺的墓地坐落在半山腰,前后左右都是果園,正是臍橙開花的時節,輕風吹過,可聞到陣陣的清香。爺爺的墓地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既美觀,又結實。我們先用鋤頭,鐮刀(沒工具的人就用手撥)把墓地周圍的草除掉,除完草后再把墓地上的泥土清理干凈,然后把灑、肉、蘋果放在墓地前,再插香、殺雞、把雞血撒在墓地上,放鞭炮,跪拜,最后燒草紙、冥幣。奶奶買了好多冥幣,數也數不清,我們幾張、幾張地燒著,心想爺爺上輩子辛苦了,希望爺爺在天堂能收到我們給他燒的冥幣,希望他在天堂有錢用,再也不會似上輩子那么苦了。
爸爸帶著攝影機,拍下了掃墓的全過程,還拍攝了老家的老房子,老房子的石灰壁脫落了許多,既潮濕又陰暗,我剛出生時也是住在哪兒,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苦呀!現在大伯、二伯、我家還有姑姑家都住上了寬敞漂亮的新房,這都是爺爺、奶奶艱苦勞動跟認真教育子女的結果。現在的生活條件這么好,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報答前輩為我創造的好條件,同時要為家里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到經常孝敬前輩,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9
已是清明。草長鶯飛、鳥語花香,是鄉間少不了的景觀,紛紛細雨,讓清明時節的鄉間,多了一分哀思。
但于我,快樂的音符占據了我的整個清明假期。
由于在我的村子,就有個不成文的習俗,清明時節要燒野米飯,而且這野米飯年年要在同一個地方、以同樣的菜肴出現。
清明節前,村里家家戶戶就開始合計著野米飯的事情:你家燒一鍋,我家煮一桶;你家準備湯,我家搞些菜。到了清明那一天,家家煙火,處處人堆。孩子們總是跟在大人后面找空地,摞磚搭灶,不一會兒,大家就都準備停當了。接下來,孩子們在大人的指揮下,去各處撿柴火,去年過冬留下的桑樹枝和路上曬干的枯草,都是上好的材料,揀來就能燒。等到萬事俱備時,大人小孩齊上陣,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搶著干這個干那個。
搗鼓了半天,野米飯總算齊備了,這個時候電話也開始熱鬧起來了。不一會,各路人馬從不同的方向湊了過來,村子開始沸騰。年長的老漢一聲招呼,野米飯盛宴正式開始了。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是誰家的親戚,更不管年長的還是年幼的,大家都會“搶”只碗來盛飯夾菜,沒有搶到座位的,就四個一群五個一伙地散落在村子的各個角落,甚至連田壟上也會成為他們的樂園;圍坐在桌邊的老人,紅光滿地呷一口酒,三五兩句地聊起了過去,激動之處還會哼兩句過去的情懷。
漸漸地,夜幕降臨,人們帶著無盡的回味一一散去,村子里一盞盞的燈漸漸滅了,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是,我相信,怡然自得的鄉間情懷卻美美地留在了每個人們的心間。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呀,清明即將來到,有誰不思念自己已故的親人?每當這時,我的爺爺那親切和藹的笑容便浮現在我的眼前,令我的雙眼一片模糊。
我的我的爺爺生前曾是一位軍人,十分吃苦耐勞。在我的印象中,他總是忙碌的,不僅給兒女們無私奉獻,而且時常熱心地幫助左右鄰居。每當雙休日,我和妹妹他們都要到我的爺爺家吃飯。我的爺爺總是笑呵呵地迎接我們,慈愛地撫摸著我和妹妹的頭,說我們又長高了。吃飯時一家人其樂融融,談笑風生,我和妹妹搶著為我的爺爺斟酒……
可當我聽到我的爺爺病倒時,一下怔住了。病床上,我緊緊拉住我的爺爺的手,心中如刀絞一般又有無數蟲子在撕咬著。那還是我的爺爺嗎?因為多次化療的關系,我的爺爺的頭發即少又白了許多,臉上血色全無,指骨分明,蒼白的好似一陣風隨時都能吹走,很難與平時健朗,活力十足的那個人相比,心又被再度揪了起來。
我的爺爺很堅強樂觀地接受每一次難以想象的化療,依舊堅持寫日記。盡管已竭力治療搶救,可由于癌細胞的擴散,我的爺爺安然離我們而去。
下葬的那一天,天下起了蒙蒙細雨。我的心就好比這天氣,沒有一絲陽光,一種欲絕的悲痛痛徹肺腑,令人窒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淚水如泉涌一般。我用力咬緊嘴唇,拼命把嗚咽聲壓下去,可無聲的淚仍然像斷了線的珠子滾滾滴落,眼前一片迷茫,寒風如利劍般扎入人心,臉上不知是雨還是淚。結束時雨過天晴,也許老天眷顧吧!
又到清明時,我的爺爺,您是否能在天堂聽到我內心深處的呼喚?是否能感應到我對您的思念?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您定會為有這樣的孫女而自豪,我會努力地朝自己的奮斗目標拼搏,一定!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1
日記寫什么好?!這個問題又在煩我了。這時,我想起了清明放假時的鳳凰山樂園一日游,就寫這個吧!
我有一個夢想:坐一次過山車,這個夢想就要在今天實現。排了近兩個小時的隊,我抱著激動的心情坐在了倒數第四排的座位上。“呼呼呼——”過山車開始運轉,迎面便是一陣飽含著泥土芳香的春風,吹動了我的頭發,我的衣襟。過山車的速度加快了,眼前便是一個75度的大坡,尖叫聲不絕于耳。溫柔的風狂暴起來,呼嘯而過。緊接著,我們繞上了一個大圓圈,話說那頭朝下的感覺真是無法形容。身后的阿姨早已六神無主,失聲大叫。一會兒,車停了下來。有人用手扶著頭,有人在嘔吐,有人拍手叫爽。終于體會到過山車了,值!
接著,一個在高空旋轉的大家伙引起了我的注意。“飛行,不適合1。4米以下的人玩”。媽媽輕聲念到“能玩”!“能玩”!坐過過山車的我什么都不怕了!我們越升越高,轉了起來,風兒拂面過,就像真的在飛一樣。我伸開雙臂,呼吸著高空的新鮮空氣,游樂園景色盡收眼底。機器慢了下來,爸爸喘著粗氣:“我還沒緩過來”!
玩了高空的,再試試水上的,我和爸爸穿好雨衣,躍躍欲試。“大舟沖浪”,驚險、刺激,媽媽不敢玩。船向山頂駛去,突然,一個90度的坡毫無預兆的出現了,沒有一點兒防備的我們只好一頭沖了下來,還好,沒怎么濕,船又向山頂駛去,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不過,當我們遠遠望見那絲亮光,就意識到——還有一個坡!更高!更陡!雖然已經做好準備,還跟巨浪撞了個滿懷,更可惡的是,那缺德的水槍還在向我們噴水,免費洗頭了!這回,體驗到了什么叫做“落!湯!雞!”
其它項目我就不一一說了,長高了就是好,體驗了許多新奇感受。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2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父親母親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凈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并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天也很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后,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蒙蒙的細雨中飄著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后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后,父親把花送到外婆和外公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后,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并不時傳來幾聲嘆惜聲。外公、外婆也談著自己的父親母親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說假如現在老人還健在,能過上多么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著許多外地的車輛,母親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母親也跟我說起她兒時的事情,母親說:“當時,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母親總能夠從你的外婆和外公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母親在當時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說到這兒,母親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婆和外公,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3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啦,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啦,只剩下啦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里過。在家里,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肴——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啦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啦車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啦后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啦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啦一個躬,拜啦幾拜。給奶奶請啦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啦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啦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么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啦啦,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肴。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4
昨天,爸爸媽媽帶我們去山東玩,玩什么呢?當然是去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居了。
爸爸開車到了山東已經接近中午,我們的肚子也餓了,于是就先大吃了一頓。我們吃的是山東名吃藥膳鴨肉,可好吃了。我看了墻上的介紹才知道乾這是隆皇帝和很多名人愛吃的鴨肉,對身體可好了。
吃飽了以后,我感覺渾身都是勁。來到王羲之故居,媽媽拿出相機讓我站在門口的大烏龜身上,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媽媽連忙拍了幾張就去玩別的了。
我看見許多名家的詩畫,一把搶走媽媽的照相機,拍了起來。我們又去鵝池拍了幾張,我還和爸爸媽媽合影。我們讓大哥也拍幾張,可他死活就是不拍,還是在爸爸的強迫下才不得已拍了幾張。我們還看見一顆千年古樹一個大烏龜。烏龜背上背了一塊大石碑,足足有七八米高,上面寫滿了字。
王羲之故居里我感覺最著名的應該是洗硯池了。池水比我想象的要大多了,我除了在這拍照以外,還圍著池子轉了一圈。其中在一個池水淺的地方,我用喝完的礦泉水瓶子,裝了一瓶洗硯池的池水。我要把這瓶水拿回家去練字,看看能否寫出王羲之這樣的好字來,希望這洗硯池的水能保佑我。誰知這一想法讓媽媽知道后,告訴我:“王羲之的字是用這水長期練出來的,而不是這水保佑出來的。不過,你帶回這瓶水,也要像王羲之那樣刻苦練字,有一手漂亮的好字,這才是王羲之對你的希望吧!”我看著這瓶水,聽著媽媽的話,心里想:今后我一定要寫出一筆好字來!
我們出門時,看見四大天王每個都踩著一個小鬼。我看了一眼小鬼,感覺他們也在看我好像要吃了我,又吃不著。我想:四大天王呀,你們可千萬別讓他們跑了。然后我就飛快的跑上車,之后就回家了。
忘了告訴你,我還在里面買了一只毛筆。我要用這只王羲之的毛筆來練好毛筆字!
關于清明節的日記15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與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凈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并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天也很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幾分傷感。我們來到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與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一盆菊花,然后,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蒙蒙的細雨中飄著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后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后,爸爸把花送到外祖母與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后,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與父母健在時的情景,并不時傳來幾聲嘆惜聲。外公、外婆也談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說如果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么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著許多外地的車輛,媽媽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媽媽也跟我說起她兒時的事情,媽媽說:“當時,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媽媽總能夠從你的外祖母與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媽媽在當時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說到這兒,媽媽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祖母與外祖父,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