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自然作文2篇
【推薦】感悟自然作文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悟自然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悟自然作文1
汽車在戈壁灘上顛簸前行,戈壁灘在車輪下延伸。遠處的賀蘭山連綿起伏,層巒疊嶂,籠罩在一層淡淡的薄霧之中,給大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戈壁茫茫,灘上到處是粗礪的碎石,泛著白光,讓人覺得刺眼。汽車喘著粗氣,用跳躍的姿勢前行。賀蘭山離我們越來越近,它的模樣也越來越清晰,似乎很快就可以觸摸到它了。
夕陽漸漸西沉,然后悠閑地倚在賀蘭山頭上休憩。西邊的天空燃燒起來。霞光透過云層的縫隙傾瀉下來。給賀蘭山上涂上了一層金色的油彩。“快看,睡佛。”我大聲地喊起來。車在戈壁灘上停下,同伴們都走下車,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眺望。綿延的群山中,躺著一位大佛,慈眉善目,神態安詳,正好被萬道金光籠罩,儼然就是佛陀再現。真是奇怪,是不是佛陀普度蕓蕓眾生,太辛苦了,選擇這個清凈的地方來清修來了。
戈壁的風輕輕吟唱,送來了絲絲涼意,也揚起了我們的發梢。我們極目遠眺,空曠的戈壁有一種蒼涼之美,給人天大地大的感覺,而人在這樣的自然面前,顯得是那么的渺小。城市的擁擠和喧囂,一下子變得無影無蹤了,心胸豁然開朗了。我甚至有一種沖動,我想對著遠山,對著茫茫戈壁大聲地呼喊:“我來了。”于是,戈壁的風中便有了我肆意宣泄的聲波在顫動。遠處,一只只小白羊悠然自得地低頭吃草,給這沉寂的戈壁帶來些許活力。但這些無辜的小羊并不知道,這里已經是保護區了,早已經禁牧了。
汽車還在戈壁灘上跳躍,但是,一道壕溝攔住了我們的去路。找不到可以前進的路了。汽車在戈壁灘上轉來轉去,有兩三個人自告奮勇到前面探路去了。看著群山已經清晰地矗立在我們面前了,我們幾個女同胞決定邊徒步,邊等待汽車接應。
夕陽已經西沉,山頭上的天空由紅彤彤開始變得紫微微的,大山也披上了青黛,變得越來越深沉。戈壁的晚風開始強勁起來,呼呼的風聲從耳邊掠過,多少讓我們感覺到戈壁的冷漠。腳下凸凹不平,腳底心被石塊硌的生疼。我們打趣地稱這叫做免費足底按摩。還時不時遇到戈壁植物的騷擾,它們透過褲腳、鞋襪,扎到了腳上,腿上,讓人又癢又痛。戈壁灘上的春天來的格外的晚,城市里早已經夏意盎然,而這里的草還是一片枯黃。但是時不時能看到各色的小野花在亂草叢中開放,尤其顯得可愛而美麗,讓人覺得眼前突然一亮。我對戈壁植物油然而生起一種敬佩之情。戈壁灘上的生存環境是這般的惡劣,缺土少水,完全靠天上的幾滴可憐的雨水維系生命。但是這些花花草草還是頑強地活著,與環境抗爭著。哪怕是一點縫隙,也要扎下根去,哪怕是收縮身體變成一根小刺,不再美麗,也要昂首挺立。我不由地想起了沙漠植物駱駝草、紅柳,花棒、胡楊…這些可敬可嘆的生命,用自己的不屈不饒地實踐著生命的力量,譜寫生命的偉大奇跡。它們給予人類太多的啟示,太多的思考。
我們說笑著,邊欣賞風景,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回頭張望來時的地方,不但汽車沒有了蹤跡,我們所居住的城市也從我們的視線中完全地消失了。城市的方向,已被迷迷茫茫的霧氣籠罩了,大地一片蒼茫。
西邊的天空開始暗了下來,群山顯得威嚴而肅穆。夜幕低垂在戈壁灘上,此時的'戈壁灘上沒有了一絲溫柔。大山,看起來以伸手可及,但是走起來卻是那么的遙遠。我們已經在戈壁灘上艱難地行走了一個多小時了。天空中已經開始有星星隱隱約約的眨眼睛了,我們側耳想聽聽汽車發動機的聲音,但耳畔只有呼呼的風聲。回眸再看看來時的路,只有蒼茫的夜色。“你們看,海市蜃樓。”遠處,我們居住的城市早已淹沒在夜色中。一盞、兩盞……無數盞的燈隱約地亮起了。燈光索影,形成一條淡黃色的燈帶漂浮在東邊迷茫的夜色之上,讓人有一種城市懸浮在空中的錯覺。平日里,城市的霓虹燈讓人感覺浮躁和曖昧。今天,卻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淡淡的溫馨和絲絲的溫暖。此刻,我們用一種局外人的感覺,審視著熟悉的城市,欣賞著城市的燈光。
戈壁灘已經完全被浸在夜色之中了。不遠處的山開始露出猙獰的面目,我們完全靠著感覺往前摸索著走。幸虧有一位男同胞相伴,發揮著男子漢的作用,扶老攜幼,鼓勵大家。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走在這樣的荒郊野外,會是怎樣的一種心境,需要多大的勇氣啊?人是需要伙伴,需要團結協作的。正當大家都郁悶得不作聲的時候,電話鈴聲響了。在這個寂靜、漆黑的夜里顯得格外溫暖。原來汽車輾轉顛簸,已經先到達了目的地,領隊正在擔心我們一行人的安全呢。遠處,亮起了一盞燈,在漆黑的夜里顯得格外的明亮,那是領隊打開了汽車燈,給我們指引方向呢。我們互相攙扶著,磕磕絆絆地朝著亮燈的地方走去。
當我們到達賀蘭山腳下,扎好營帳的時候已經是午夜時分了。天上的星星顯得很清亮,眨著眼睛好奇地看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山風很猛,好像是要把剛剛扎好的帳篷掀翻在地。是不是我們的到來驚擾了大山的清凈,它有些惱怒了呢?過了一會,風漸漸的小了。山里的風很涼,寒氣陣陣襲來,凍得我們直發抖。只好穿著羽絨服,,蜷著身子,鉆在在帳篷里等待黎明的到來。
感悟自然作文2
文言文教學向來是一大難點,大量的詞語要翻譯,內容枯燥。但是教師不能因為這樣就只顧著讓學生記憶詞語的古今義,而忽略了文章自身的美以及作者的寫作用意。在講《小石潭記》(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一文時,筆者試著帶領學生跨過字詞,真切地去體會作者筆下的小石潭之美,沿著柳宗元的足跡去感受他的心境,讓學生領悟古代文化的精粹,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
一、超越時空,體會自然之美
《小石潭記》全文不過百許字,但是作者卻通過這短短的文章有形、有色、有聲地勾勒了一幅唯美的山水圖畫。在教學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和網上的有關視頻向學生展示了與小石潭相似的場景,讓學生體會文章結構的巧妙。
首先,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筆者運用多媒體手段變換畫面,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場景。大屏幕顯示小丘、竹林,配樂為叮叮咚咚的水聲。畫面一閃,小石潭就在一片郁郁蔥蔥中出現。接著展示小石潭周圍的環境:“為坻,為嶼,為,為巖”,那是千奇百怪的石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那張綠色的網互相牽連,迎風舞動,干凈、寧靜、純凈、幽靜,仿佛不是來自人間,而是跌落紅塵的仙境。
其次,讓學生直觀作者的“特寫鏡頭”。畫面定格到潭中的魚,斑斑點點的魚的影子照在石上,魚兒“倘徊歡”,靜靜地呆在自己的世界,無所謂來人是誰。可是來人偏偏驚動了它們,“m爾遠逝,往來翕忽”。這“特寫鏡頭”又一次讓學生蕩滌心靈,只感到平靜與放松。
最后,展示“長鏡頭”。畫面伸向遠方,只見那“斗折蛇行”的流水,“犬牙差互”的河岸,遠遠看不見源頭。“長鏡頭”逆著水流慢慢向遠處推進,一直到天盡頭……
此時,學生的想象力已被喚醒,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加深學生對場景的印象,并讓學生在腦海中以“文本”為綱,勾勒畫面,將山、水、蟲雀、花草等景物一一浮現于眼前,形成一幅立體的畫面,從而帶領學生跨越時空的阻隔,體會到作者所描繪的秀色美景。
二、穿越時光,和作者對話
在前面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超越了時空的阻隔,體會到了詩人所描寫的旖旎風光。然而教學不應止步于此,接下來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世界中,與作者進行一場心靈碰撞。
一是聯系作者本人生平及所處的歷史背景,增加閱讀教學的代入感,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字的同時聯想唐代人文風物,促使學生融入文本世界中,為下一步與作者的心靈碰撞作鋪墊。
二是抓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了解作者的情――既有政治失意的落寞之情,又有蹉跎歲月的惋惜之情。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將這樣的情感與山川景物融為一體,所寫的文字自然大有深意。如“心樂之”一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作者內心的無奈,以及強顏歡笑的苦悶。通過讓學生細品關鍵字句,逐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揣摩想象作者的心路歷程。
三是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在本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作者的視角出發,通過翻譯全文來實現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同時大膽提出質疑。比如有學生用“幽”“靜”二字來提煉小石潭的特點,十分恰當。學生提煉文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了解作者寫作心理的過程,這樣就實現了與作者的心靈碰撞,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了解。
三、互相交流,暢談心靈感悟
學生們為小石潭的唯美景色而傾倒,也為柳宗元的被貶遭遇而嘆息。筆者就此鼓勵學生互相交流看法,通過小組交流、隨筆寫作等方式,對本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感情等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互相點評。這樣就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互相補充、相互提高的局面,很多學生都能敞開心扉,暢談自己的感觸。學生們共擬了一個題目:“假如我是柳宗元,見此情此景,會想些什么?”有的學生寫道:“小石潭呀,你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舞動著你的綠紗,美得無與倫比,可是我的心呀,早被腐蝕得千瘡百孔,怎么能與你共舞?”有的寫道:“魚兒魚兒,無憂無慮,你是不是不記得了,曾經我對你深情地凝視,曾經你與我同游。”……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仿佛成了詩人,優美的語句噴涌而出。筆者熱情地給予點評,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起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
《小石潭記》全文構思新穎,結構嚴謹,文辭優美。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作者“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突出“情景交融”的解讀方法,通過對文中景物描寫的深入剖析,讓學生體會作者寫景之妙,使學生完成與作者的心靈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