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端午節作文(合集三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端午節作文(合集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篇: 小學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 最新描寫端午節作文5篇
★ 寫端午節的優秀作文7篇
★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400字5篇
★ 關于端午節作文2021
★ 最新端午節800字作文5篇精選
★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5篇
★ 最新端午節的作文3篇
★ 最新端午節作文范文5篇
★ 美麗的端午節作文5篇
★ 最新高考端午節作文5篇
第2篇: 小學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中國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小孩子手腳上還要扣五彩線。這些都是紀念屈原和驅邪的必要。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葉在門上——因為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在門上能保平安。上山采青草——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于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采青草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后組織龍舟競賽。今天,外婆來我們家包粽子。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外婆的樣子折出一小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在塞上一個大蜜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一點也看不出來里面還有一個大蜜棗。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了,心想:包粽子那么簡單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氣的我臉紅的像一個西紅柿。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關鍵時刻外婆替我“解了圍”把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里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一個步驟——扎棕繩了。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放心的交給了外婆。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的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第3篇: 小學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凄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劃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后,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尸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后,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后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制成1厘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