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同學(xué)們,我想問問你們:如果在路上遇到一位盲人,你們會怎么做?肯定會離他遠(yuǎn)遠(yuǎn)的,生怕他撞著自己;如果遇上一位聾啞人呢?肯定懶得和他說話,浪費太多的口舌和時間。其實,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但是,自從我看了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殘障教育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它講述了在盲聾啞這黑暗可怕的世界里度過了八十八個春秋的海倫·凱勒的故事。
在我們看來,她和其他人沒有什么不同,終將會坐在輪椅上或在家人的扶持下度過一生。也不會有什么作為,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罷了。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xué)德克利夫?qū)W院。
這才是這本書吸引我的最大亮點。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看不見,聽不著,說不出,要是我早就失去生活的希望,甚至絕望了,可是她卻堅持了下來。其實,開始,海倫任性自私,脾氣很暴躁,也有一些坐以待斃的心理。
但是之后,她一天天的長大了,懂得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奉獻(xiàn)出自己的力量,不能成為家人的負(fù)擔(dān),她懂得了愛與奉獻(xiàn),漸漸地,生命變得富有價值了。我覺得,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遇到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去面對,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海倫·凱勒遇到的不幸和困難也許是你遇到的困難的10倍,100倍,1000倍,但是她沒有放棄,因為她很樂觀,她堅信:上帝給你關(guān)上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雖然她看不見,聽不著,但是她學(xué)會了說話,寫出了很多有世界影響的名著。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jì)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
所以,當(dāng)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緊張的是你的心理而不是事物本身,笛福說過: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我們也應(yīng)該像海倫一樣,懂得感恩,在她文章的結(jié)尾,她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要好好看看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師,她沒有選擇去過奢華的生活,干她一輩子都沒干過的事情,因為她知道,她的一切榮譽和這么美好的人生都源于她有支持她的父母和老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雙傾聽的耳朵和一張?zhí)鹈赖淖?,讓我們也向海倫一樣,奉獻(xiàn)出自己的力量和努力。不管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包括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