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综合视频_性视频网站免费_蜜桃色网_中文字幕国_亚洲精品久久久蜜臀_久久精品一级

游記日記6篇

網(wǎng)絡(luò)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游記日記6篇

游記日記6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游記日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記日記 篇1

  今天,終于來到期盼已久的海島:珊瑚島和皇帝島!

  去程時,我們坐在帆船里面,過了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甲板上。我們坐在船帆下面,看著帆船鼓浪前行,沖開一道道雪白的浪花,真是可愛!這里 涼 風(fēng)習(xí)習(xí),不時還會有水珠濺起,風(fēng)兒都是大海的味道,令人倍感舒適。

  到了珊瑚島,雪白的細(xì)沙灘,近處碧綠的海水連著遠(yuǎn)處蔚藍(lán)的海水與淡藍(lán)的天空白花花的云朵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美麗的油畫,我宛若在畫中游。踩在細(xì)細(xì)軟軟的沙灘上,有暖暖的浪花拍打在腳丫上,癢癢的,在沙灘上寫字、畫畫、拾貝殼,是我這個生在海邊的孩子從小就十分喜歡的事情,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故鄉(xiāng)——大連。

  吃過午飯,我們出發(fā)去皇帝島。這和上午可不一樣了,船還沒有靠岸,就停了下來,這是要做什么呢?原來,我們要準(zhǔn)備在這片海域浮潛了!從來沒有在這么深的海水里游過,一開始,我十分害怕,雖然穿著救生衣,但是總有一種半浮不浮的感覺,只好緊緊的抓著救生圈的繩子,過了一會,我適應(yīng)了,就把頭慢慢埋在水里,看下面的各種小魚:看,它們多么漂亮哇!有些身披黃藍(lán)條紋;有些身后拖著藍(lán)綠色尾巴;有些身穿藍(lán)底白點的“大衣”,還有些身穿碧綠衣裙……這樣漂亮的魚兒,我還是頭一次在親自在真正的海洋中近距離見到,瞬間被它們迷住了,這些快樂的小精靈,圍繞在我的周圍,游來游去,有的還會碰到我的身體,讓我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條小人魚呢!這里的海水清澈見底,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五六米深處深潛的游客,真是讓我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慷慨:可以給我們?nèi)祟愡@樣美輪美奐的景色!就這樣,我在海水里玩了好久,才意猶未盡的上了船。

  在途中,大人們海釣了好幾條大金槍魚,鮮美的讓我們大飽口福!

  一天的海島行就在美麗的夕陽中落幕了,看著夕陽的余暉一點點的在海面上變幻著色彩,如夢幻一般帶給我永生難忘的回憶!我愛大海!我愛大自然!

游記日記 篇2

  十八日 飯于其遠(yuǎn)處。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華山之東小徑北迂,五里西轉(zhuǎn),循西華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獅鎖水口。又西二里為瀧頭,彭大魁教發(fā)跡處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為瀟瀧,溪束兩山間,如沖崖破峽,兩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為“瑞石飛霞”,峽中有八景焉。由瀧溪三里,出百里賢關(guān),謂楊救貧云“百里有賢人出也”。又西北二里為第二關(guān),亦有崖石危亙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羅潭,為第三關(guān)。過是山始開,其溪北去,是為查埠。又西北五里后與溪遇,渡而北,宿于羅家埠。

  十九日 昧爽行。十里,復(fù)循西巖山之南而行,三里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則贛江南來,為澆洋入處。〕又二里,張家渡,乃趁小舟順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徑往青原。乃令張氏送者一人,名其遠(yuǎn),張侯之近支。隨舟竟往白鷺;而余同張二巫及靜聞,登北涯隨山東北行。五里,入兩山之間。又一里,有溪轉(zhuǎn)峽而出。渡溪南轉(zhuǎn),石山當(dāng)戶,清澗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飯于其寒,亦甚幽靜。蓋寺為七祖舊剎,而后淪于書院,本寂以立禪恢復(fù),盡遷諸書院于山外,而中構(gòu)杰閣,猶未畢工也。寺后為七祖塔,前有黃荊樹甚古,乃七祖誓而為記者。初入山,不過東西兩山之夾耳;至北塢轉(zhuǎn)入而南,亦但覺水石清異,澗壑瀠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覺中洋開整,四山湊合向中靠攏。其塢內(nèi)外兩重,內(nèi)塢寬而密,外塢曲而長,外以移書院,內(nèi)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設(shè)者。余以為從來已久,而本寂一晤,輒言其興復(fù)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間。蓋是寺久為書院,而〔鄒〕南皋、〔郭〕青螺二老欲兩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禪剎與書院必不兩立,持說甚堅,始得遷書院于外,而寺田之復(fù)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東南深壑中來,至寺前匯于翠屏之下。〔翠屏為水所蝕,山骨嶙峋,層疊聳出,老樹懸綴其上,下映清流,景色萬狀。〕寺左循流而上,山夾甚峻,而塢曲甚長,曲折而入十里,抵黃鲇嶺。塢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為寺之龍虎兩砂,回鎖隘甚,但知有寺,不復(fù)如寺后復(fù)有此塢也。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澗,宛轉(zhuǎn)其間,進(jìn)進(jìn)不已,覺水舂菜圃,種種不復(fù)人間。久之,日漸西,乃登山逾嶺,仍由五笑亭入寺。別立禪即本寂出山,渡溪橋,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贛江,已暮煙橫渚水中之小塊陸地,不辨江城燈火矣。又三里,同二張宿于白鷺洲。

  二十日 同張二巫、靜聞過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垅,乃天華之余支,寺僧建豎,適恰逢有白燕來翔,故以為名。還由西門入,至北門,過黃御史園,門扃jiōng關(guān)閉不入。黃名憲卿,魏珰事廢。又北入田中丞園。田名仰。園外舊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樂進(jìn)士周忱之所居也,魯靈光尚復(fù)見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日暮寒煙,憑吊久之,乃出昌富門,入白鷺?biāo)蕖?/p>

  二十一日 張氏子有書辦于郡上,房者曰啟文,沽酒邀酌。遂與二巫、靜聞由西城外南過鐵佛橋,八里,南登神岡山頂。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處。山之南舊有劉府君廟,劉名竺,陳、梁時以曲江侯為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綽有神政,沒而為神,故尊其廟曰神岡,宋封為利惠王。下臨安、永小江。遂由廟左轉(zhuǎn)神岡東麓,北隨贛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驛。又三里,暮,入白鷺。

  白鷺洲,首自南關(guān)之西,尾徑東關(guān),橫亙江中,首伏而尾高。書院創(chuàng)于高處,前鑄大鐵犀以壓水,連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節(jié),三曰理學(xué)。坊內(nèi)兩旁排列號館,為諸生肄業(yè)之所。九縣與郡學(xué)共十所,每所樓六楹。其內(nèi)由橋門而進(jìn),正堂曰正學(xué)堂,中樓曰明德堂;后閣三層,下列諸賢神位,中曰“天開紫氣”,上曰“云章”。閣樓回環(huán),而閣杰聳,較之白鹿,迥然大觀也。是院創(chuàng)于宋,至世廟時郡守汪囗受始擴而大之。熹廟明熹宗朱由校時為魏珰指魏忠賢所毀,惟樓閣未盡撤。至崇禎初,郡守林一囗仍鼎復(fù)舊觀焉。

  二十三日 在復(fù)生署中自宴。

  二十四日 復(fù)生婿吳基美設(shè)宴。基美即余甥。 。

  二十五日 張侯后裔以二像入署。上午,別復(fù)生,以輿車送入永新舟,即往覓靜聞,已往大覺寺。及至已暮,遂泊螺川驛前。

  二十六日 舟人市買菜,晨餐始行。十里,至神岡山下,乃西入小江。風(fēng)色頗順,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一江自西北來者,為安福江;一江自西南來者,為永新江。舟溯永新江西南行,至是始有灘。又十五里,泊于橫江渡。是日行五十里。

  二十七日 昧爽發(fā)舟。二十里,廖仙巖。有石崖瞰江,南面已為泰和界,其北俱廬陵境也。自是舟時轉(zhuǎn)北向行,蓋山溪雖自西來,而屈曲南北也。十里,永陽,廬陵大市也,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猶十里而始屬泰和,以舟曲而北耳。〕又十五里,北過狼湖,乃山塢村居,非湖也。居民尹姓,有舡百艘,俱捕魚湖襄間為業(yè)。又十五里,泊于止陽渡,有村在江之北岸。是日行六十里,兩日共行百里,永新之中也。先是復(fù)生以山溪多曲,欲以二騎、二擔(dān)夫送至茶陵界;余自入署,見天輒釀雪,意欲從舟,復(fù)生乃索舟,并以二夫為操舟助。至是朔風(fēng)勁甚,二夫纖荷屢從水中多次下水拉纖,余甚憫其寒,輒犒以酒資。下午,濃云漸開,日色亦朗,風(fēng)之力也。

  二十八日 昧爽,牽而行,寒甚。二十里,敖城,始轉(zhuǎn)而南。掛篷五里,上黃壩灘。復(fù)北折,遂入兩山峽間。五里,枕頭石。轉(zhuǎn)而西,仍掛帆行,三里,上黃牛灘,十八灘從此始矣。灘之上為紛絲潭,潭水深碧,兩崖突束如門,至此始有夾峙之崖,激湍之石。又七里,上二灘,為周原,山中洋壑少開,村落倚之,皆以貨即賣薪為業(yè)者也。又五里為畫角灘,十八灘中之最長者。又五里為坪上,則廬陵、永新之界也。兩縣分界在坪上之東,舟泊于坪上之西。

  二十九日 昧爽行。二十里,橋面上舊有橋跨溪南北,今已圮,惟亂石堆截溪流。又五里為還古。望溪南大山橫亙,下有二小峰拔地兀立,心覺其奇。問之,舟人曰:“高山名義山,土人所謂上天梁也,雖大而無奇;小峰曰梅田洞,洞即在山之麓。”余夙慕梅田之勝,亟索飯登涯,令舟子隨舟候于永新。余用靜聞由還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則峰皆叢石聳疊,〔無纖土蒙翳其間,真亭亭出水蓮也。〕山麓有龍姓者居之。東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惟東北一角山石完好,而東南洞盡處與西北諸面,俱為燒灰者。鐵削火淬,玲瓏之質(zhì),十去其七矣。

  東向第一洞在穹崖下,洞左一突石障其側(cè)。由洞門入,穹然而高,十?dāng)?shù)丈后,洞頂忽盤空而起,四圍俱削壁下垂,如懸帛萬丈,牽綃回幄形容石壁像牽拉纏繞的布慢一般,從天而下者。其上復(fù)噓竇嵌空有洞穴在半壁敞開,結(jié)蜃成閣,中有一竅直透山頂,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層,仰而望之,若有仙靈游戲其上者,恨無十丈梯,凌空置身其間也。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螺之室,透瓣之門,伏獸垂幢,不可枚舉。而正洞垂門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剖門為二:正門在左,直透洞光;旁門在右,暗中由別竇入,至第四門之內(nèi)而合。再入至第五門,約已半里,而洞門穹直,光猶遙射。至此路忽轉(zhuǎn)左,再入一門,黑暗一無所睹,但覺空洞之聲,比明處更宏遠(yuǎn)耳。欲出索炬再入,既還步,所睹比入時更顯,垂乳列柱,種種滿前,應(yīng)接不暇,不自覺其足之不前也。洞之南不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而入,最后亦轉(zhuǎn)而左,即昏黑不可辨,較之第一洞,正具體而微,然洞中瑰異宏麗之狀,十不及一二也。既出,見洞之右壁,一隙岈然若門。側(cè)身而入,其門高五六尺,而闊僅尺五,上下二旁,方正如從繩挈矩指合規(guī)矩,而檻桔指洞門檻欄之形,宛然斫削而成者。其內(nèi)石色亦與外洞殊異,圓竇如月,側(cè)隙如圭,玲瓏曲折,止可蛇游猿倒而入。有風(fēng)蓬蓬然從圓竇出,而忽昏黑一無所見,乃蛇退而返。出洞而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則穹然兩門,一東向,一南向,名合掌洞。中亦穹然明朗。初直北入,既而轉(zhuǎn)右。轉(zhuǎn)處有石柱潔白如削玉,上垂而為寶蓋,綃圍珠絡(luò),形甚瑰異。從此東折漸昏黑,兩旁壁亦漸狹,而其上甚高,亦以無火故,不能燭其上層,而下則狹者復(fù)漸低,不能容身而出。自是而南,凌空飛云之石,俱受大斧烈焰之剝膚矣。

  仍從山下轉(zhuǎn)而北,見其聳峭之勝,而四顧俱無徑路。仍過東北龍氏居,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后洞。是洞在山之北,甫入洞,亦有一洞竅上透山頂,其內(nèi)直南入,亦高穹明敞。當(dāng)洞之中,一石柱斜騫于內(nèi),作曲折之狀,曰石樹。其下有石棋盤,上有數(shù)圓子如未收者。俗謂“棋殘子未收”。后更有平突如牛心、如馬肺者,有下昂首而上、上垂乳而下者,欲接而又不接者。其內(nèi)西轉(zhuǎn),云可通前洞而出,以黑暗無燈,且無導(dǎo)者,姑出洞外。

  時連游四洞,日已下舂,既不及覓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覺空中浮動,益無暇俯幽抉閟bì閉矣此句意即無暇覽那些幽閉的景色。遂與靜聞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諸懸石,若削若綴,靜聞心動不能從,而山下居人亦群呼無路不可登;余猶宛轉(zhuǎn)峰頭,與靜聞各踞一石,出所攜胡餅啖之,度已日暮,不及覓炊所也。既而下山,則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慘,與東南無異矣。乃西過一澗,五里,入西山。循水口而入,又二里登將軍坳,又二里下至西嶺角,遂從大道西南行。五里,則大溪自南而來,繞永新城東北而去,有浮橋橫架其上,過橋即永新之東關(guān)矣。時余舟自還古轉(zhuǎn)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入游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橋下矣。

  永新東二十里高山曰義山,橫亙而南,為泰和、龍泉界。西四十里高山曰禾山,為茶陵州界。南嶺最高者曰嶺背,名七姬嶺,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寧、龍泉道也。永新之溪西自麻田來,至城下,繞城之南,轉(zhuǎn)繞其東而北去。麻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東向來,一水自永寧北向來,〔合于麻田。〕

  三十日 永新令閔及申以遏糴禁止買米閉浮橋,且以封印謾許假裝承諾開關(guān),而竟不至。上午,舟人代為覓轎不得,遂無志永寧,而謀逕趨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擔(dān)行李,入東門,出南門,溯溪而西。七里,有小溪南自七姬嶺來人。又西三里,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入。又三里,西上草墅嶺。三里,越嶺而下為楓樹,復(fù)與大溪遇。路由楓樹西北越合口嶺,八里至黃楊。溯溪而西,山徑始大開,又七里,李田。去路江尚二十里。日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覓托宿處,而旅店俱不能容。予方徬徨路口,有儒服者過而問曰:“君且南都人耶?余亦將南往留都,豈可使賢者露處于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囗其家。余問其姓,曰“劉。”且曰:“吾兄亦在南都,故吾欲往。”蓋指肩吾劉禮部也,名元震。始知劉為永新人,而茲其里hàn鄉(xiāng)里云。余以行李前往,遂同赴其族劉懷素家。其居甚寬整,乃村居之隱者,而非旅肆也。問肩吾所居,相去尚五里,遂不及與前所遇者晤。是日止行三十五里,因市酒肉犒所從三夫,而主人以村醪láo農(nóng)村制的酒飲余,竟忘逆旅之苦。但徹夜不聞一炮爆竹聲,山鄉(xiāng)之寥寂,真另一天地也。晚看落日,北望高山甚近,問之,即禾山也。

  注釋

  翻譯

  十八日在張其遠(yuǎn)處吃飯。上午起身,從夏朗西面、嵩華山東面的小路往北繞行,五里后折向西,順西華山的北面往西行,走十里,到富源。富源西邊有三個石獅子盤踞在水口處。又往西二里為攏頭,它是狀元彭教的發(fā)跡處,溪流到此折往南流入山中。又走五里為瀟沈,溪流被夾在兩山間,如沖開山崖?lián)v破山峽向外流瀉一般,兩岸峭峻如骨的石頭聳立如壁,有向溪中飛突出來的,那是“瑞石飛霞”景點,山峽中共有八景。順沈溪走三里,出了百里賢關(guān),據(jù)說它是因楊救貧說過的“相隔百里就會有賢能人士出現(xiàn)”這句話而得名。又往西北走二里為第二關(guān),也有崖石高高橫貫在溪流左岸上。又往西北走三里,出了羅潭,為第三關(guān)。越過關(guān)后山巒才遠(yuǎn)離開。淺溪流往北去,此處為查埠。又往西北走五里后與溪流相遇,渡過溪水到北岸,投宿在羅家埠。

  十九日黎明時出發(fā)。走十里,又順西巖山的南面而行,三里到值夏。往西走八里,越過孟堂坳,就見贛江從南面流來,這里是攏洋匯入贛江處。又走二里,到張家渡,便搭乘小船順流北下。行十里,有個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它北面江邊有條道路,可直通青原。于是讓送我的張家人〔名叫其遠(yuǎn),是張侯的近支。〕隨船直接去白鷺洲;而我同張二巫以及靜聞,登上江北岸順山往東北行。五里,進(jìn)入兩山中間。又走一里,有條溪水曲折地流出山峽。渡過溪水折往南,見石山正對門戶聳起,清澗環(huán)繞溝壑流淌,青原寺朝向西面屹立著。寺中主僧本寂留我們在他的小屋中吃了飯,那小屋也特別幽靜。此寺是七祖先前住留過的廟宇,后被書院占用,本寂因為興復(fù)禪宗而將原來的地方恢復(fù)為寺宇,把各書院全遷到山外,在寺中構(gòu)筑高閣,但還未完工。寺后面是七祖塔,塔前有棵很屯老的黃荊樹,它是七祖立誓后把誓言刻記在上面的那棵樹。初入山時,不過是東西兩山間的一個峽谷罷了;到從北面山塢轉(zhuǎn)向南進(jìn)來的地方,也只是覺得流水山石清新奇異,山澗深谷曲折繞旋;等登上塔院,向下俯瞰寺基,更覺得中間這片展開的平地開闊齊整,四面山巒聚合。那山塢分為內(nèi)外兩重,內(nèi)塢寬闊而幽靜,外塢曲折而綿長,外塢用來移置書院,內(nèi)塢用來供奉佛宇,若如天造地設(shè)的一般。我原以為此種格局由來已久,但與本寂一見面,他就說他興復(fù)寺廟,是從丙寅、丁卯年間開始的。大概此寺長久淪為書院之地,而鄒南皋、郭青螺二老想讓寺廟和書院并存,恭迎來本寂主管內(nèi)中事務(wù)。本寂極力陳說,禪寺和書院定然不能并存在同一地,因他很堅決地堅持他的主張,才得以將書院遷到外塢,而寺院田地的恢復(fù)由此便如破竹般順利無阻了。寺前有條溪流,它從寺東南的深谷中流來,到寺前面匯合在翠屏崖下。翠屏崖被水剝蝕,山石峭峻如骨,層疊聳出,老樹懸空綴在崖壁上,倒映在下面清澈的水流中,景色變幻萬端。從寺左邊順流而上,兩邊山巒夾峙,非常峻峭,而山塢曲折延伸得很長,蜿蜓地往里走十里,抵達(dá)黃姑嶺。山塢中的田,都是青原寺的僧人耕種和所有的。山塢的入口處是青原寺墓地的龍虎兩砂,它們曲折盤錯,相距很窄,原先我只知道有寺廟,不知道寺后又有這個山塢。我從翠屏崖下順著水流攀越山澗,曲折地行進(jìn)在山塢間,不停地往里進(jìn)去,覺得水春菜圃等各種各類不再是人間的景物。過了許久,太陽漸漸西下,這才登上山翻過嶺,仍然由五笑亭進(jìn)入寺中。辭別了立禪〔即本寂〕走出青原山,跨過溪上的橋,順外層案山的南面走五里,越過山到了西面,便往西北行十里,橫渡贛江,這時傍晚的煙靄已經(jīng)籠罩了江中的小沙洲,分辨不清江流城池和燈火了。又行三里,同張二巫、張其遠(yuǎn)一道住宿在白鷺洲。

  二十日和張二巫、靜聞穿過城中往西北走二里,進(jìn)入白燕山中。此山本是一條小土岡,是天華山的余支,寺中僧人在山上建蓋屋閣時,正好有白燕來此盤旋飛舞,因而就用白燕為名。回來時由西門入城,到北門,經(jīng)過黃御史園,園門關(guān)閉著沒有進(jìn)去。〔黃御史名叫黃憲卿,因為牽連魏宦官的事被免官。〕又往北進(jìn)入田中承園。〔田中永名叫田仰。〕園外舊牌坊巍然猶存,它就是文襄周公的故居,周文襄的遺跡還能在此處出現(xiàn),令人不禁產(chǎn)生出他如同泰山北斗一樣值得人們尊崇仰慕的想法。天色已晚,寒煙四起,在坊前憑吊了許久,便走出昌富門,回到白鷺洲住宿。

  二十一日張家的兒子有一個在府衙中當(dāng)書辦,他妻子叫啟文,這天買了酒邀請我們?nèi)ズ取H缓蟊闩c張二巫、靜聞從西城外往南越過鐵佛橋,走八里,向南登上神岡山頂。此山在吉安府城南邊十五里安福縣、永新縣來的江流匯入大江處。山的南邊原來有座劉府君的廟,〔劉府君名叫劉竺,陳、梁時以曲江侯的身份擔(dān)任吉安郡守,他保護(hù)賢良憎惡奸邪,有許多神奇的政績,去世后成為神,所以他的廟所在的地方被尊崇為神岡,宋代時他被追封為利惠王。〕它下臨安福縣、永新縣流來的小江。我們就由廟左邊轉(zhuǎn)到神岡山東麓,往北順贛江走十五里,到達(dá)吉安府南城外的螺川騷。又走三里,傍晚時,回到白鷺洲。

  白鷺洲的洲頭從府城南關(guān)的西面開始,尾部經(jīng)過東關(guān),橫亙在贛江中,洲頭低伏而洲尾高起。書院創(chuàng)辦在洲中高處,前面用鐵鑄造大犀牛用來鎮(zhèn)服水流。書院中接連建有三個坊,第一個叫名臣坊,第二個叫忠節(jié)坊,第三個叫理學(xué)坊。坊以內(nèi)兩旁排列著號館,是生徒們修習(xí)學(xué)業(yè)的處所。九縣的縣學(xué)和府學(xué),共十所,每所有六間房子。號館往里,從橋門進(jìn)去,正堂叫正學(xué)堂,中間的樓叫明德堂;后面的閣為三層,下層列置著各位圣賢的牌位,中層的匾額上寫著“天開紫氣”,上層的匾額上寫著“云章閣”。樓閣回環(huán)而高聳,比起白鹿書院來,要壯觀得多。此書院創(chuàng)辦于宋朝,到本朝世宗時知府汪口受才進(jìn)行擴建,規(guī)模更大。熹宗時被宦官魏忠賢毀壞,只有樓閣未完全拆除。到崇禎初年,知府林一口仍舊盡可能地在原址恢復(fù)了書院的原貌。一二十三日在復(fù)生的官署中獨自喝酒吃飯。

  二十四日復(fù)生的女婿吳基美設(shè)宴款待我們。〔吳基美就是我外甥。〕

  二十五日張侯的后裔將兩張肖像送入府衙門中。上午,辭別復(fù)生,復(fù)生雇轎子送我到了去永新縣的船中,我便去找靜聞,但他已去了大覺寺。等他回來時天色已晚,于是停泊在螺川繹前。二十六日船夫去買菜,早餐后才出發(fā),行十里,到達(dá)神岡山下,這才往西駛進(jìn)小江中。風(fēng)勢很順,又往西行二十五里,到三江口。一江從西北流來,那是安福江;一江從西南流來,那是永新江。船溯永新江往西南行,到此處江中才有灘。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橫江渡。這天共行了五十里。

  二十七日黎明時開船。行二十里,到廖仙巖。有座石崖瀕臨江流,南面已經(jīng)是泰和縣地界,而北面都是廬陵縣境。從此處起船不時地折往北行,這大概是因為山溪雖然大方向上是從西面流來,但卻時常折向南北兩面。行十里,到永陽,它是廬陵縣的一個大集市,位于江北岸;然而江的南岸,還要過十里才屬于泰和縣,這是因船只順江往北繞行的緣故。又行十五里,往北經(jīng)過狼湖,它是山塢中的一個村落,不是湖泊。居民姓尹,有上百艘船只,全都是以在湖襄間捕魚為業(yè)。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止陽渡,有個村莊位于江北岸。這天行了六十里,兩天共行了一百多里,到了吉安府至永新縣的中間。原先復(fù)生因為山溪彎道多,打算用兩匹馬、雇兩個擔(dān)夫送我們到茶陵州界;我自從到了府衙門,見天空一直在醞釀著風(fēng)雪,心里便想乘船走,于是復(fù)生找了船只,并請了兩個男子幫助駕馭船只。到此處北風(fēng)刮得很猛,那兩人經(jīng)常下到水中牽拉或扛抬船只,我很同情他們那寒冷的樣子,每每搞賞給他們一些酒錢。下午,濃云漸漸散開,天空也逐漸亮開,這是風(fēng)的功勞啊!

  二十八日黎明時,用纖索拉著船出發(fā),氣候很寒冷。行二十里,到敖城,才折往南。掛帆航行五里,上黃壩灘。又折往北,便進(jìn)入兩山間的峽谷中。行五里,到枕頭石。折向西面,仍掛帆航行,三里后上黃牛灘,十八灘就從此灘開始。黃牛灘往上為紛絲潭,潭水深綠,兩邊山崖突立夾聳如同門一樣,到此處江岸才有夾峙的山崖,江中也才有阻遏水流從而使水流變得湍急騰涌的石頭。又行七里,上了兩個灘,為周原,山間展開的山谷稍微開闊了些,有村莊倚山坐落在谷中,居民都以賣柴禾為業(yè)。又行五里為畫角灘,它是十八灘中最長的。又行五里為坪上,它就是廬陵、永新兩縣的交界處。兩縣的分界在坪上的東邊,我們的船停泊在坪上的西邊。

  二十九日黎明時開船。行二十里,到橋面,溪上原來有座橋南北橫跨,如今橋已毀壞,只有些亂石堆積著,堵截了溪流。又走五里為還古。望見溪流南邊有座大山橫亙著,下面有兩座小山峰拔地直立,心中覺得很奇特。向旁人詢問,船夫說:“那高山名叫義山,就是當(dāng)?shù)厝怂Q的上天梁,它雖然高大但沒有奇異處;小的山峰叫梅田洞山,洞就在山麓。”我早就仰慕梅田洞的優(yōu)美景觀,于是趕忙吃了飯登上岸,叫船夫連同他的船到永新縣城去等候。我和靜聞從還古往南走五里,到達(dá)梅田山下,見山峰間到處石頭縱橫,高聳重疊,沒有毫粒泥土覆蓋在其間,真像是亭亭出水的蓮花。山麓有一家姓龍的人居住著。朝向東面有三個洞,朝向北面有一個洞,只有東北一角山石完好,而東南面洞盡頭處和西北等各面,都被燒石灰的用鐵具鑿削、用柴火熏烤,石質(zhì)的玲瓏程度失掉了十分之七。朝向東面的第一洞在彎隆的崖壁下面,洞左側(cè)有一塊突立的石頭遮擋著。從洞門進(jìn)去,彎隆而高深,走十幾丈后,洞頂一下子向高空盤旋而起,四周盡是刀削般的石壁向下垂懸,如同懸掛著千萬丈帛布,圍著薄紗帳幕,從天上飄灑下來。上面又張開些小洞,高懸在半空中,小洞中仿佛吐出屋氣幻化成樓閣,其中有個孔穴直通山頂,天光直瀉到洞底,日影斜射入洞的上層,仰頭望去,像是有仙人和神靈在上面游玩戲耍,遺憾的是沒有一架十丈的梯子,以便攀登上去凌空置身于其間。由此往北進(jìn)去,左右兩邊都有如螺一樣回旋的石屋子,露出似花瓣的石門,如臥伏的怪獸和垂懸的儀仗旗幟的石塊石壁,更是不可枚舉。正洞內(nèi)低垂著五重門,第三重門中有根擎天石柱將門分成兩道:正門在左邊,洞中光線直射進(jìn)來;側(cè)門在右邊,黑暗中我們從門側(cè)邊的小洞進(jìn)了第三重門,到第四重門內(nèi)時與正洞合在一起。再往里進(jìn)到第五重門時,大約已經(jīng)進(jìn)洞半里遠(yuǎn)了,然而因為洞門高彎,洞內(nèi)平直,光線還能遠(yuǎn)遠(yuǎn)地射進(jìn)來。到此處路忽然折往左邊,再走進(jìn)一個門,里面黑暗得什么都看不見,只是覺得那空闊的洞中回蕩的聲響,比明亮處更加宏亮悠遠(yuǎn)而已。想出洞來尋找火把重新進(jìn)洞游覽,待往回走時,所看到的比進(jìn)來時更加清晰、垂吊著的鐘乳石、縱橫列置的石柱等各種奇異景象布滿眼前,讓人應(yīng)接不暇,不知不覺腳步不再向前移動。此洞南面不足十步的遠(yuǎn)方,又有一洞,也是一直向北走進(jìn)去,最后同樣是折往左邊,就黑暗得分辨不清景物,比起第一洞來,形態(tài)正好相同而只是小了些,然而洞中瑰麗奇異宏大多姿的景象,趕不上絡(luò)‘洞的十分之一二。出洞后,見洞右邊的崖壁間,有條幽深的石縫,如同一道門。側(cè)身而入,那門高有五六尺,而寬僅有一尺五,上下和左右兩旁,方正得如同用墨線彈過、用曲尺量過似的,而石吐檻的形狀,宛若斧劈刀削而成的。石縫里面,石頭的色澤也和外洞的大不一樣,圓形的小洞如同月亮,傾斜的縫隙如同圭玉,到處玲瓏曲折,只有像蛇游動或像猿猴倒掛在樹枝崖壁間那樣才能進(jìn)到里邊。有股風(fēng)篷篷地從圓形的小洞中吹出來,而后里面忽然黑暗得什么都看不見,我這才如蛇一樣后退,返了出來。出了此洞往南不到十步,又有第三洞,它有高高隆起的兩個門,一個朝向東,一個朝向南,〔名叫合掌洞。〕洞中也是高彎而明朗。開始時一直往北進(jìn)去,隨后折向右邊。轉(zhuǎn)折處有根石柱潔白得如同磨削過的玉石,石柱頂部倒垂著,形成一個寶蓋,周圍綴滿珠絲一樣的細(xì)石條,如用峭織成的,形態(tài)非常瑰麗奇異。從此處折往東逐漸變得黑暗,兩旁石壁間的間隙也逐漸變得狹窄,但上邊很高,也因為沒有火把,不能照到洞的上層,而下面狹窄處又逐漸低陷下去,以至于不能容身而返出了洞。從此洞往南,凌空飛入云間的石頭,都遭受了大斧、烈焰的鑿削燒灼。仍然從山下折往山北,雖看見了山北面巖石高聳峻峭的優(yōu)美景象,但四下里看都沒有路。仍舊經(jīng)過山東北面的龍家住所旁,折往西走,遇到一人領(lǐng)我進(jìn)了后洞。此洞在山的北面,剛進(jìn)洞,也是有個孔穴上通山頂,從孔穴以內(nèi)直往南進(jìn)去,同樣高高隆起而明亮寬敞。洞的中央,有根石柱斜矗著,呈現(xiàn)出曲折的狀態(tài),叫石樹。石樹下有個石棋盤,盤上有幾顆像是沒有收起來的圓圓的石棋子。〔通常說“棋殘子未收”〕它們的后面更有許多石塊,有的如牛心、如馬肺,有的從下昂首向上、有的從上垂乳而下,有的將要相連接而又沒有連接著。再往里,洞折往西面,說是可以通前洞出去,因黑暗無燈火,而且沒有引路的.,便姑且出了洞。

  當(dāng)時接連游覽了四個洞,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既來不及找尋火把重新入洞,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讓人覺得空中仿佛有物浮動,這就更加無暇返身俯探幽暗的石洞、穿進(jìn)那些關(guān)閉著的石門石窗內(nèi)了。于是和靜聞從如花瓣的石中攀著崖壁踩著石縫爬到上面。往下俯瞰那些懸墜著的石頭,若刀削般陡滑,若連綴在崖壁上的一樣,靜聞心中動搖不能跟隨我繼續(xù)攀爬,而山下居民也一齊呼喊說沒有路,不可以攀登;我還是曲折地登上了峰頭,和靜聞各自踞守三塊石頭,拿出隨身帶的燒餅來吃,因為已經(jīng)天晚,估計來不及找尋做飯的地方。隨即下了山,山的西北隅被燒灼鑿削的慘狀情景,與東南面沒有差別。于是往西跨過一條山澗,走五里,進(jìn)入西面山中。順?biāo)谔庍M(jìn)去,又走二里登上將軍坳,再走二里下到西邊嶺角,便從大路往西南走。行五里,有條大溪從南面流來,繞過永新城東北面而流去,有座浮橋橫架在溪流上,跨過橋就是永新縣城的東關(guān)了。這時我所乘的那只船因為從還古折往北去,才又折向南,繞折得太多,并且是溯流上行,所以還未能到達(dá)縣城;于是我進(jìn)城游覽,到天黑才出城來,這時船已經(jīng)停泊在浮橋下了。

  永新縣城東面二十里的高山叫義山,它向南橫貫,是泰和、龍泉兩縣的分界。西面四十里的高山叫禾山,為茶陵州界。南面的山嶺最高的叫嶺背,正式的名稱為七溪嶺,它距離縣城五十里,是通往永寧、龍泉兩縣的路。永新溪從西面的麻田流來,到了城下,繞過城南,又繞折到城東而后往北流去。麻田離城二十里,一條溪水從路江向東流來,一條溪水從永寧縣向北流來,匯合在麻田。

  三十日永新縣令閡〔及申〕為了阻止受災(zāi)的鄰縣來買糧食,關(guān)了浮橋。他哄騙人們答應(yīng)開關(guān),而以過年停辦公事為理由,自己竟然不來。上午,船夫替我們?nèi)フ肄I子但沒有找到,于是無意再去永寧縣,而打算直接奔赴路江。于是用兩個擔(dān)夫、一個船夫分別挑著行李,進(jìn)入城東門,出城南門,溯溪往西行。走七里,有條小溪從南面的七溪嶺流來匯入溪中。又往西走三里,一條大溪從西南破壁而出,路從西北沿山延伸。又走三里,往西上了草墅嶺。三里后,越過嶺往下走為楓樹,又與大溪相遇。路從楓樹西北翻越合口嶺,走j又里到黃楊。從黃楊溯溪往西行,山路才大為開闊,又走七里,到達(dá)李田。“〔離路江還有二十里。〕這時才下午,因為是除夕恐怕不便尋找住所,便早早地就尋覓寄宿的地方,但旅店都不接納。我正徘徊在路口,有個儒生打扮的人過來問道:“先生您是南京人嗎?我也將要南往留都南京,怎可讓賢能人士在我方露宿呢!”他向同行的族人致禮,讓我住到這人家。我問他貴姓,他回答說:“姓劉。”并且說:“我哥哥也在南京,所以我想去一趟。”他指的就是劉肩吾禮部,〔名叫劉元震。〕我這才知道劉肩吾是永新縣人,此地是他的鄉(xiāng)里。因為行李已經(jīng)朝前去了,我便同他一起前往他的族人劉懷素家。住房很寬敞整潔,屬于隱居者居住的村舍,而不是旅店。打聽劉肩吾的故居,說相隔還有五里,這樣就未能和前面遇到的他家族里邊的那人會面。這天只行了三十五里,便就停下來買了些酒肉稿勞跟隨我挑擔(dān)的那三個男子,而姓劉的主人拿出自制酒讓我品嘗,以至竟然忘掉了寄居客舍的憂苦。只是整夜未聽到一聲爆竹響,山鄉(xiāng)的寂寥,真是另一片天地。這晚觀看落日時,往北望去,一座高山離得很近,一打聽,它就是禾山。

游記日記 篇3

  美麗的鳳凰古城位于湖南吉首市的鳳凰縣,那里居住著許多苗族人。這座古城有很多的美景,要是你晚上去看夜景,別有一番風(fēng)味。古城有一條很長的廊,被人們稱作‘虹橋’,站在‘虹橋’的門口可以看見不遠(yuǎn)處的山上有座古塔,古塔的全身都用了五顏六色的的燈,遠(yuǎn)遠(yuǎn)看去宛如天上的星星閃耀,山下一條美麗的河,中間有一座橋,橋用彩色的燈光鑲嵌著,遠(yuǎn)遠(yuǎn)看去宛如一道美麗的‘彩虹’!

  在長廊的中間是出售各種美麗的苗族服飾和手工藝品,讓人看得應(yīng)接不暇。那里的物品精細(xì)、漂亮,長廊的兩邊是游客們品嘗美食和消遣娛樂的地方,每個店里面都是賓客滿堂,他們都在津津有味的品嘗著那里有名的小吃。

  鳳凰古城白天有許多的觀光車,穿梭在步行街上,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這里觀光車很特別:一面有玻璃窗一面沒玻璃窗,沒玻璃窗的那邊在車的頂部有很多個拉手。剛開始我都沒明白那些拉手是用來做什么的。稍停下,一個姐姐很輕松的把手套在拉手里面站在車的邊緣,我得提醒大家,這是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不過那里的人坐車很自覺的,因為那樣的觀光車是沒有售票員的,只要招呼駕駛員一聲,車就停了,然后自覺把車錢交給駕駛員。

  鳳凰古城的名小吃‘臭豆腐’,鳳凰古城不僅風(fēng)景優(yōu)美,還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好地方!

游記日記 篇4

  【原文】

   二十四日晨餐后,仍渡西南門大溪候車夫,久之發(fā),已上午矣。南十里,新田鋪。其處山勢漸開,正在西華山之南,回望諸巖突兀,俱并成一山,只有高下,無復(fù)剖裂之痕矣。又十里,飯于聯(lián)桂鋪。又二十里,過馬鞍山為橫石鋪,于是復(fù)入山谷。又四里,逾一嶺,下宿于申命地。其地南對應(yīng)天山,為張真人上清宮入山始境,其曰“申命”者,正對“應(yīng)天”而言也。

  是夜,逆旅主人烏姓為余言:“此南去上清二十五里,而西去仙巖只二十里,若既至上清而去仙巖,亦二十里。不若即由此向仙巖而后上清也。”余善之,遂定計,明日分靜聞同車一輛待我于上清,余以輕囊同顧仆西從間道向仙巖。主人復(fù)言:“仙巖之西十五里有馬祖巖。在安仁界。其巖甚勝,但先趨仙巖亦復(fù)稍迂,不若竟竟,直接赴馬祖,轉(zhuǎn)而東,由仙巖、龍虎以盡上清為最便。”余益善之。

  二十五日平明,飯而發(fā)。雨絲絲下,不為止。遂別靜聞,彼驅(qū)而南,余趨而西。四里,至章源。四里,過一小嶺,至桃源。又過一小嶺,二里至石底。過水二重,俱有橋,三里,至連塘。過一小嶺。二里,過一橋。又二里,鐵壚坂。又三里,過香爐峰。其峰回亙?nèi)B,南面直剖而下,中有一凹,結(jié)佛廬于上。時雨大作,竟不及登。香爐峰西即為安仁東界,于是又涉饒州境矣。三里,簡堂源。過一里,雨狂甚,衣內(nèi)外淋漓。三里,過新巖腳,而不知巖之在上也。從其東峽穿而北入,見其西崖下俱有橫亙之巖,飛瀑交灑于上,心知已誤,因避雨巖間,剖橘柚為午餐。已而令顧仆先探其北,不見影響既看不到又聽不到。復(fù)還探其南,見南崖有戶掩竹間,以為是無誤矣,亟出而趨其上。巖雖高敞,盤亙山半,然石粗竅直,無宛轉(zhuǎn)玲瓏之致。時已知其為新巖,非舊巖也,且?guī)r僧雖具餐,觀其意惟恐客不去,余遂亟出,趨下山。又躑躅雨中,西一里,轉(zhuǎn)而北入山峽。峽口巨石磊落,高下盤峙,深樹古藤,籠罩其上,甚有雅致。由峽而入,其崖東西并峙,北連南豁,豁處即峽口,而連處其底也。馬祖巖在左崖之半,〔即新巖背。〕其橫裂一竅亦大約如新巖,而僧分兩房,其狗竇豬欄,牛宮馬棧,填塞更滿。余由峽底登巖南上,時雨未已,由巖下行,玉溜交舞于外,玉簾環(huán)映于前,仰視重巖疊竇之上,欄柵連空,以為妙極。及登之,則穢臭不可向邇接近,皆其畜塒shí窩之所,而容身之地,面墻環(huán)堵,黑暗如獄矣。時余衣甚濕,日且就昏,其南房方聚眾作法法事,拒客不納,北房亦尤而效之,求一臥不可得。彷徨既久,寒冽殊甚,強索臥石龕之間。令僮以所赍jī攜帶米具就炊,始辭無薪,既以細(xì)米易,而成粥竟不見粒米也。

  二十六日平明起,再以米炊,彼仍以細(xì)米易,姑餐而即行。仍從北連處下,令顧仆先出峽門之口,余獨轉(zhuǎn)上西崖。其巖亦橫裂如馬祖,而無其深,然亦無其填塞諸穢趣也。從巖畔直趨而南,路斷處輒為開鑿,既竭走完巖端,〔崖壁峻立,不可下瞰,〕忽有洞透峽而出。既越洞西,遂分兩道,一道循崖而北,一道循崖而南,兩崖并夾,遂成一線。線中東崖之下,復(fù)裂為巖,亦橫如馬祖,而清凈幽渺,忽有霄壤之異。巖外之崖,與對崖俱下墜百仞,上插千尺,俱不合如咫,而中亦橫裂,邃幽深若重樓。惟極北則豁然,以為可通外境,而豁處天光既辟,地險彌懸,削崖穹壁,莫可下上,洵實在是自然之幽阻,非所稱別有天地者耶?復(fù)還至洞門分道處,仰其上層,飛石平出,可以上登而又高無可攀。從其南道轉(zhuǎn)峰側(cè)而上,則飛閣高懸,莫可攀躋,另辟一境矣。時顧仆候余峽下已久,乃穿透腹之洞,仍東出崖端,欲覓道下峽口,不可得;循舊沿崖抵北連處下,則顧仆見余久不出,復(fù)疾呼而至矣。遂與同出峽口,東南四里,過南吉嶺。遙望東面亂山橫翠,駢聳其北者,為排衙石,最高;斜突其南者,為仙巖,最秀;而近瞰嶺下,一石尖插平疇,四面削起者,為碣石,最峭。下嶺,即見大溪自東而來,直逼嶺腳,〔其溪發(fā)源滬溪,由上清而下。〕乃從溪北溯溪,東南四里,至碣石下。則其石仰望穹然,雖漸展而闊,然削立愈甚,有孤柱撐天之狀。其下有碣石村,是為安仁東南界;渡溪南為瀝水,山溪上居民數(shù)十家,于是復(fù)屬貴溪矣。又東五里,直抵排衙石之西,是為漁搪。漁塘居民以造粗紙為業(yè),其地東臨大溪。循溪西南行一里,為蔡坊渡,遂止宿焉。

  二十七日蔡坊渡溪東一里,龍虎觀。觀后一里,水簾洞。南出山五里,蘭車渡。三里,南鎮(zhèn)宮。北行東轉(zhuǎn)一里,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長。東一里,真人府。南渡溪五里,越一嶺,曰胡墅。西南七里,曰石岡山,金谿縣東界也,是入撫州境。又三里曰淳塘,又五里曰孔坊,俱江姓,宿。

  二十八日由孔坊三里,鄭陀嶺。七里,連洋鋪。十里,葛坊。十里,青田鋪。有石梁水,出鄧埠。十里,茅田,即往撫州道。下一嶺為五里橋,水始西向許灣橋,南有庵,旁有閣,為迎送之所。東南入金谿城。城徑二里,由東出西,其北門為撫州道。城外東北為黃尖嶺,即出金處,《志》所稱金窟山。在城東五里。其西為茵陳嶺,有岡西走,即五里北分水之岡矣。金窟山之東南,環(huán)繞城南者,曰朱干山。即翠云山,翠云寺在焉。今名朱干。自金窟、茵陳,北東南三面環(huán)城,所云“錦繡谷”也。惟西南少缺,小水沿朱干西去,而下許灣始勝舟云。朱于之南有山高聳,亦自東北繞而南,為劉陽寨、牟彌嶺,其東為滬溪,西為金谿之大塘山,疑即《志》所稱梅峰也。又南為七寶山。

  二十九日發(fā)自大塘。對大塘者,東為牟彌頂大山也。南十里為南岳鋪,又西南十里為賈源,又五里為清江源。沿江西南,五里為后車鋪,飯。又南十里為界山嶺。一名韓婆寨。下嶺二里,為滬溪分道。又二里為大坪頭,水始南流。又四里為橫坂鋪。五里,七星橋。又五里,潭樹橋。十里,梧桐隘。揭陽無渡,到建昌東門宿。

  【譯文】

   二十四日早餐后,仍然渡過西南門外的大溪等候車夫,許久后才出發(fā),已經(jīng)上午了。往南十里,到新田鋪。那里山勢漸漸開闊,正處西華山的南面,回首望去,眾巖突兀,全都連成了一座山,只有高低的差別,不再有破裂分開的痕印了。又行十里,在聯(lián)桂鋪吃飯。又走二十里,過了馬鞍山為橫石鋪,從橫石鋪后又進(jìn)入山谷中。又走四里,翻越一座山嶺,下了嶺投宿在申命地。那地方南面對著應(yīng)天山,是進(jìn)山到張真人上清宮去的起始處,它之所以叫“申命”,正是相對于“應(yīng)天”而言的。

  這天夜里,姓烏的旅店主人告訴我:“這里南面到上清宮二十五里,而西面到仙巖只有二十里,假若到上清宮后再去仙巖,也有二十里。不如就從這里前往仙巖然后再去上清宮。”我很贊同他說的,于是定下計劃,明天讓靜聞坐一輛車到上清宮等我,我和顧仆輕裝向西從小路到仙巖。旅店主人又說:“仙巖西面十五里有個馬祖巖。〔在安仁縣界內(nèi)。〕馬祖巖景致極佳,假若先奔赴仙巖后又到馬祖巖也同樣略有些迂曲,不如直接到馬祖巖去,然后折向東,由仙巖、龍虎巖最后游覽上清宮最為方便。”我更加贊同這個建議。二十五日天大亮?xí)r,吃了飯就出發(fā)。滿天潦檬細(xì)雨,一直不停。告別了靜聞,他往南行,我朝西走。四里,到章源。又走四里,翻過一座小山嶺,到桃源。又翻過一座小山嶺,走二里到石底。渡過兩條水流,水流上都架有橋,走三里,到連塘。翻過一座小山嶺,走二里,越過一座橋。又走二里,到鐵滬板。又走三里,過香爐峰。這座山峰呈三層旋繞,南面從上直往下破裂開,中間有一塊凹下去的地方,上面構(gòu)筑了僧人的小屋。當(dāng)時雨下得很太,竟然沒能攀登。香爐峰的西面就是安仁縣東界,從這里起又步入饒州府境內(nèi)了。走三里,到簡堂攝。走一里,雨下得很猛,內(nèi)外衣服都被淋透子,又走三里,經(jīng)過新巖腳,然而不知道巖就在路上面、從新巖東面的山峽往北穿越,見此巖西面的崖壁下都是橫亙的巖石,巖石上飛瀑交灑,心想已經(jīng)走錯了路,于是到巖石間去避雨,并剝開橘子、袖子當(dāng)午餐吃。旋即叫顧仆先到巖北面探尋,但沒有任何清息。他冬回往南面探尋,見到南面山崖間有戶人家掩映在竹叢中,我以為那是馬祖巖無誤了,趕忙走出避雨的地方登上山崖。那巖洞雖然高而寬敞,盤亙在半山間,然而石質(zhì)粗糙,洞穴平直,缺少曲折玲瓏的意態(tài)。這時已經(jīng)弄清它是新巖,不是舊巖,并且看出居住在巖洞間的僧人雖然備了餐,但又唯恐客人不離開的樣子,于是我們趕忙出了巖洞,迅速奔下山。又在雨中時走時停地往西行一里,折往北進(jìn)入山峽中。山峽入口處眾多大石頭雜沓地堆疊著,自高處到低處盤結(jié)聳立,深樹古藤籠罩在上面,很是雅致,由峽口進(jìn)去,東西兩邊崖壁對峙,山峽的北端山崖連接而南端敞開,敞開處就是峽口,而山崖連接處是峽底。馬祖巖在左邊山崖的半山腰,即新巖的反背。崖壁間橫向裂開一個洞,也大略如同新巖的那個洞一樣,僧人分住在兩間房子中,巖洞中狗窩、豬欄、牛圈、馬棚,填塞得滿滿的。我從峽底往南向上攀登此巖,當(dāng)時雨未停止,從巖下行走,潔玉般的水流交相飛舞在巖外,潔玉般的水簾環(huán)繞輝映在眼前,仰視重疊的巖洞上面,柵欄飛架在空中,以為必定美妙至極。等登上去,卻坑臟腐臭得不可接近,J'L乎都是些牛馬豬雞的棲息處所,而人居住的地方,狹小簡陋,黑暗得如同地獄。當(dāng)時我衣服很濕,而且天將要黑下來,巖洞南邊的房子中正匯集眾人作法術(shù),拒絕接納客人,北邊的房子也是一樣,要找一個躺臥的地方都不可能。徘徊了許久,寒冷得要命,硬是要了一個石完躺臥在其間。叫童仆用隨身帶來的米和炊具去生火做飯,僧人先是推辭說沒有柴禾,后又用細(xì)米換了我們的米,而煮成粥后竟然見不到一顆米粒!

  二十六日天大亮?xí)r起來,又拿米做飯,那僧人仍用細(xì)米調(diào)換、我們將就著吃了些就出發(fā)。仍然從山峽北端時山崖連接處下來,我讓顧仆先走出峽門口,自己一個人轉(zhuǎn)往西登上山崖。巖洞也如馬祖巖一樣橫向裂開,但沒有馬祖巖深,不過也沒有馬祖巖那樣各種污穢之物到處填塞的情景。我從巖洞邊一直奔向南面,路斷絕的地方崖壁被鑿開,到了巖的邊緣處,崖壁高峻陡直,不可往下俯瞰,忽然有個洞貫通山峽顯露出來。越過那洞的西面后,路便分成兩條,‘條順山崖往北去,一條順山崖往南去,兩邊崖壁夾峙,中間便形成了一條線。那條線中間的東邊崖壁下面,又破裂開形成巖洞,它也如馬祖巖一樣呈橫向,然而清新潔凈,深邃幽遠(yuǎn),我忽然覺得兩者間有天壤之別。巖洞外面的崖壁與對面的崖壁,都下墜百丈,上插千尺,兩邊相隔僅有咫尺,而且都是橫向裂開,如重重高樓一樣深邃。只有最北面很開闊,我以為可以通往外面的地方,但那敞開處雖然露出天空的光明,地勢卻更加高峻險要,陡峭彎隆的崖壁,不可下走和上攀,實在是大自然中非常僻靜險要的一處地方,而這不就是所說的“別有洞天”的那種地方嗎?又回到洞門口分路處,仰頭觀看洞的上層,凌空飛突的巖石平平地伸出去,人可以站立到上面而又因太高無法攀援。我從洞南邊的路轉(zhuǎn)到山峰側(cè)面往上爬,飛閣高懸,不可攀登,另外形成了一塊天地。當(dāng)時顧仆已經(jīng)在山峽下邊等了我許久,于是穿過那個貫通山崖內(nèi)部的洞,仍然往東到了山崖邊緣,想尋找道路下到峽口,然而沒有找到路;順來時的路沿山崖抵達(dá)北端山崖連接處時,顧仆見我許久未走出山峽,又大聲地連連呼喊著找了過來。于是和顧仆一同出了峽口,往東南走四里,經(jīng)過南吉嶺。遙望嶺東面,亂山橫翠,那并列聳立在北面的,是排衙石,它最為高峻,那傾斜突立在南面的,是仙巖,最為秀麗;而從近處俯瞰嶺下,那尖峭地插立在平坦的田塊中,四面筆直向上聳起的,是喝石,最為峻峭。走下南吉嶺,就看見一條大溪從東面流來,直逼嶺腳孟這條溪發(fā)源于滬溪縣,經(jīng)過上清街往下流。于是從溪北岸溯溪流,向東南走四里,到達(dá)竭石下面。仰望這塊石頭高大彎隆,雖然它向上逐漸伸展而變得寬闊,然而卻更加陡直,顯出孤柱撐天的態(tài)勢。它下面有個褐石村,此村在安仁縣的東南邊界;渡過溪往南走為瀝水,這條山溪的岸上住著幾十家居民,從這個村莊開始又屬于貴溪縣地。又往東走五里,直抵達(dá)排衙石的西面,這里是漁塘村,村中的居民以造粗紙為業(yè),村子的東面瀕臨一條大溪。順大溪向西南行一里,為蔡坊渡,于是停下來投宿在這里。二十七日從蔡坊渡渡過溪水往東走一里,為龍虎觀。從觀后走一里,為水簾洞。往南出了山走五里,為蘭車渡。再走三里,為南鎮(zhèn)宮。往北而后折向東走一里,渡過溪水便是上清街,那街道很長。往東走一里,為真人府。往南渡過溪水走五里,翻越一座山嶺,那嶺叫胡墅嶺。往西南走七里,叫石岡山,它是金勤縣的東界,從這里便進(jìn)入了撫州府境內(nèi)。又走三里叫淳塘,又走五里叫孔坊,村中居民都姓江,這天就投宿在這里。

  二十八日從孔坊走三里,為鄭陀嶺。七里為連洋鋪。十里為葛坊。十里為青由鋪。〔有一條石梁水,流往鄧埠。〕十里為茅田,這里就是到撫州府的路。下一座嶺為五里橋,從此處起水才向西流往許灣,橋南有座庵,庵旁邊有個閣,是人們迎來送往的場所。再往東南走,進(jìn)入金勤城。城東西長兩里,我們由東往西走出城,城北門是到撫州府去的路。城外東北面為黃尖嶺,它就是出產(chǎn)金子的地方,志書上所稱的金窟山。〔在城東面五里〕黃尖嶺的西面是茵陳嶺,茵陳嶺的一條山岡往西延伸,是五里橋北面的分水山岡。位于金窟山東南邊、環(huán)繞在域南面的,叫朱干山。〔即翠云山,翠云寺就在這座山上。如今稱朱干山。〕金窟山、茵陳嶺從北、東、南三面環(huán)繞縣城,就是所說的“錦繡谷”。只有縣城西南面略微缺開些,一條小水沿朱干山麓向西流去,流下許灣橋才能夠航船。朱干山的南面有山峰高高聳立,也是從東北繞往南面去,那是劉陽寨牟滁嶺,它的東面為滬溪,西面是金黔縣的大塘山,我懷疑就是志書上所稱的梅峰。〔再往南為七寶山〕

  二十九日從大塘出發(fā)。對著大塘的,東面是牟稱頂大山。往南走十里為南岳鋪,又往西南走十里為賈源,又走五里為清江源。沿江流往西南走,五里為后車鋪,在那里吃扳。又往南十里為界山嶺。〔又叫韓婆寨。〕下了嶺走二里為到滬溪縣和建昌府的分路處。又走二里為大坪頭,從這里水才流往南、又走四里為橫坂鋪擴又走五里為七星橋。又走五里為潭樹橋。再走十里為梧桐隘。揭陽沒有渡口,到建昌府東門才投宿。

游記日記 篇5

  20xx年7月6日天氣:晴地點:新疆

  今天,是我們在新疆的第二天,住了一夜的酒店,我們決定開八個小時的車從烏魯木齊到克拉瑪依。

  一天的車游開始啦。

  工作總結(jié)雖然您覺得車游好像特別的無聊,但是一路上的風(fēng)景在我眼里可是天下第一美呢!

  有一望無際的油田、有像城堡一樣的沙丘、有如同戰(zhàn)士一樣矗立的一排排發(fā)電大風(fēng)車,還有蔚藍(lán)的天空和一群群的野牛

  最令我難忘的就是那些高大的駱駝了。

  當(dāng)我們的車開到一段路時,突然來了一個急剎車,往前看去,一頭駱駝先優(yōu)雅的穿過道路,然后往右邊的草原跑去。我有點想笑,心想:他為什么在車快撞到他時不緊不慢的走著,而沒有危險了它卻跑呢?

  啊!我朝那頭駱駝跑去的方向看去,只見成十上百頭駱駝在右邊草原里的一個湖泊喝水。

  這么多顏色像土一樣的駱駝里面居然有一頭白色的,它的毛最長,身材最高最大,正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我們呢!它應(yīng)該就是駝王吧!

  在那頭駱駝王眼里,我們就像貴客一樣,因為他一直目送著我們戀戀不舍得走了。

  聽了這些事情,您是不是也想跟著我去看看呢?

游記日記 篇6

  今天,是農(nóng)歷二月十九日,是銅山交流會。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終于答應(yīng)帶我去玩!

  還沒到那里,外面就有許多人了,還有的人居然在外面擺起了地攤位,而且還不止一個!兩邊,能停車的地方都停滿了,好不容易找了一個車位停下來。結(jié)果走了半天還沒到主要地方,可兩旁的攤位那么多,人也不少呀!

  哎!走呀走,走呀走。邊走邊看,東西還不少。有臭豆腐,有椰子汁,有課外書,有立體拼圖,還有氣球吃喝玩樂,家具用品,生活用品樣樣齊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走著走著,終于到了主要的地方。里面會有什么呢?我懷著好奇的心情進(jìn)去了。我驚呆了!這人山人海的,分明就是人看人,人擠人嘛!走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里面的東西果然比外面的多。不知走了多長時間,我們還沒走完。不是我們走得慢,而是路太長。在中途,我們終于開始返回了!

  返回的途中,我買了一個鳳凰形狀的糖稀,一個小熊形狀的氣球,和一袋甘蔗。

  原來交流會有這么多東西呀!下一個交流會,我一定也要去玩!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xué)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biāo)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張家口人才網(wǎng)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xué)習(xí)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短視頻剪輯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車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xué)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訓(xùn)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xùn)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滄州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十畝地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成人高清 | 精品日韩欧美 | 在线欧美 | 成人激情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 三级毛片免费播放 |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 国产精品激情 | 国产色综合视频 |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视频 | 中国一级特黄毛片 | 在线欧美一区 | 野战视频aaaaa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7777 | av一级| 天天操夜夜爱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特级一级毛片 | 色玖玖|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 91黄色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一级黄色大片 | 性色av蜜臀av牛牛影院 | 天天干狠狠 | 欧美三级在线视频 | 黄色毛片免费观看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 69xxx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一二 | 国产nv在线观看 | 免费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 | 国产一级特黄毛片 | 特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视频9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