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過年了日記三篇
關于過年了日記三篇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日記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過年了日記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年了日記 篇1
轉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我們迎來了一個寒冷的寒假。同時,一年一度的春節也尾隨而來。
由于春節將至,各大商店都擠滿了人,人們都在為新年做準備,因此,廠家們都大賺了一筆。
在過年的前一個晚上,又叫除夕夜,煙火已經開始燃放了,只見八面煙花四起,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瞬間燃放。緊接著,進入耳簾的是一陣又一陣的隆隆聲。當到了十二點,煙花更肆無忌憚的在空中燃放,那形勢,是那么漂亮,是那么壯觀,足以讓人回味無窮。
在十二點五十九分倒計時時我和全家都盯著電視機右上角上的時間,到了零點零六秒后,四周已被煙花照的白茫茫,更有鞭炮和叫聲隨著隆隆聲傳入耳中。
而我卻忍不住,沉沉睡去疲憊……
過年了日記 篇2
時光匆匆,一轉眼又到了年關。妻子又在準備年夜飯菜,我特地叮囑:“不要忘記燒盆大鍋菜!”妻子笑笑說:“就忘不了你的大鍋菜!”
大鍋菜,是我童年除夕年夜飯的美好回憶,是那個年代全家人過年的特殊印記,讓我今天一直難以忘記和懷念。
那是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物質極度匱乏,食品是靠國有商店憑票供應。除肉魚蛋雞鴨外,還有粉條、豆腐、豬血、蝦、大白菜、木耳、香菇等,也都要供應。而且平時只有供應少量的一點,一口人每月不過幾兩肉,條把魚,塊把豆腐,和幾斤大白菜,一二兩香菇。如要吃只夠一頓,根本不能過癮。所以家家都要計劃著吃,一天一點。只有在逢年過節時商店才有集中供應,數量會比平時多一點。是縣里商業部門從外地調來,數量有限,憑票購買,如買不到就沒有了。那時的人們,如哪個人將自己的供應票送給你,就是很大的人情,不亞于今天相互之間的送禮。
一年除夕晚,母親在做年夜飯,看到供應的大白菜、豆腐、粉條、香菇數量不多,不能多煮。想想就把它們放進大鍋里燒,配上供應的一點蝦、目魚絲,放上辣椒、蔥蒜等調料,燒成“一鍋菜”。味道鮮美,清香撲鼻,各種菜肴都有,父親給起名叫“大鍋菜”。母親馬上給我們姐弟一人裝上一碗解饞,我們喜出望外,埋頭大吃起來。這“大鍋菜”確是味美鮮香,多吃又不膩,讓我們吃了還想吃,那年年夜飯的大鍋菜可謂是我們吃得最過癮的一道菜。從那年起,大鍋菜成了我家每年除夕年夜飯桌上的一道主菜。
改革開放后,國家富強了,人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物質供應也豐富多了,票證陸續取消。不要說過年,平時的東西就很多,什么樣的食品市場上都能隨便買到,讓你想吃都吃不過來。人們再不為每年過年的食品發愁,只要你想吃就有。但是我家過年除夕總還要燒上一盆大鍋菜,一家人圍著吃。是因為好吃,而且吃慣了,少了這道菜好像年夜飯桌少了什么,讓人心理上受不了。過年的物質多了,母親會放各種不同的佐料,把大鍋菜燒得更加鮮美,更有味道,讓我們更是“吃”而不舍。
到今天,我已到了老年,兒時過年的.記憶不會忘記,特別是那道記錄困難歲月年夜飯的大鍋菜。我的父母親都在前些年相繼去世,童年的親情,家人的溫暖,過年的歡樂,成為我心中的無限懷念。于是每年除夕年夜飯時,我都會囑咐妻子按照母親的手法,燒上一盆大鍋菜,讓我記住困難的年月,重溫兒時過年的美好,感受父母家人的親情。更有生活條件很好的我們,蛋白質過剩,特別是過年吃過多的葷品,吃上一盆這全素而且各種菜肴都有的大鍋菜,從營養學來說,有補益身體和消食去膩的功效,更有健康生活的意義。
過年了日記 篇3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貼春聯,小朋友們放煙花爆竹,媽媽還給我買了新衣服。最讓我開心是吃年夜飯。
我家年夜飯真豐盛,大圓桌上放著一盤盤菜讓我看得眼花燎亂。中間是一大碗香氣撲鼻燉雞,喝一口雞湯,啊,真鮮!一邊有一只烤得油光光烤鴨,夾一塊,好香!還有我愛吃腰果,螃蟹,嚇。我吃了很多,撐得我連飯都吃不下了。吃完飯,還有壓歲錢哦!
12點放鞭炮,傳說放炮是為了嚇走一個叫‘年’怪物。家家戶戶團團圓圓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