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放不羈 優秀議論文900字_議論文-952字作文
現在小學的教學大綱提倡張揚學生的個性,因只有張揚個性,才能培養創造性。其實在現實社會中并不歡迎張揚個性的人,我真不明白:為什么學校的教育總和生活實際相差這么遠呢?
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在一個單位里,如果一個員工處處張揚自己的個性,可以想像,他必定不會長時間的得到領導的欣賞,也必定和同事之間難以相處很好。這里面存在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那就是,張揚自己的個性,必定要先考慮他人的感受。且他人的感受是第一位的,如若不然,他就會受到孤立和壓制。
古時候的例子很多。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詩仙李太白。他有才嗎?答案是無疑的。他張揚個性嗎?那是一定的。他受到禮遇了嗎?他得到了唐玄宗的特殊待遇,但不長久!
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當是他的狂放不羈。如果他考慮一下皇上的感受,高力士的感受,以及其他一些達官貴族的感受,收一收自己的性子,想來他的境遇要好的多。唐玄宗為什么要請他進宮呢?絕不是尊才任能,而是用他的來裝點門面。結果一旦到了李白不甘于把自己當作玩物,不愿看他人臉色行事時,他李白,縱是詩仙,也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被放逐。
其實歷史中的才俊,在當時,好多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而是懷才不遇。但卻受到了后人的尊崇。
同樣是一個人,為什么古人要壓制,今人卻欣賞呢?是古人的胸懷不及今人寬廣嗎?是古人的眼光不及今人老到嗎?答案都是否定的。這些歷史上的才俊,在當時,也是受到一些人的壓制,相反卻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尊崇。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才能發揮,影響了另外一些人的前途和利益,尤其是遭到一些當權者的嫉妒,所以便出現了廣大才子的悲慘境地了。而老百姓卻和他們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所以能夠客觀的對待他們。我們今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試想,在我們的身邊如若有一才俊,當他的晉升與我們的晉升息息相關時,我們是否還能客觀地對待他的才能呢?我想大多數人是不能的,肯定會有極個別人能,他們是才俊,是寬厚的人。
像李白,等一些歷史才俊,無疑是天縱奇才,且是幾千年出一個,按理說,我們應該珍惜,應該保護,應該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他們的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可是當時的統治者都不是這樣做的,幾乎是一致的壓制。所以才有蘇東坡的感慨“世人養兒欲聰明,我為聰明誤一生。但愿吾兒魯且愚,平平安安到公卿。”被人千古傳誦。
其實天縱奇才,不論你欣賞與否,他都是天縱奇才,各人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心態不同罷了。
教學大綱提倡張揚學生的個性,顯然是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的。但不注意一下別人的感受,你的個性是無法張揚起來的。這就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