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活著讀后感1000字(活著讀后感高中生800字)
《活著》是余華的一部小說,描寫了中國大陸的一個農村家庭在毛澤東時代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生活。這部小說被譽為是“中國文學的珍品”,它不僅反映了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經歷,同時也是對人性、家庭關系和社會歷史的思考。
感受一:家庭情感
整個小說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從富裕到貧窮再到最后幾乎一無所有,但他始終堅守著對妻子和女兒的愛。在物質匱乏和苦難面前,福貴與他的妻子步步相伴,相濡以沫;女兒出嫁后,盡管自己十分清苦,仍然努力地給女兒準備嫁妝。這種家庭情感讓我深深地感動。即使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們都能夠相互扶持、溫暖彼此。
感受二:人性深度
小說中有很多不幸事件發生:饑荒、土改、文化大革命等。這些事件使得福貴的家庭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即使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現實,福貴仍然保持著一顆善良、堅強、樂觀的心。他總是能夠從失敗中振作起來,繼續向前走。這種人性深度在小說中表現得非常明顯,讓我感到敬佩。
感受三:社會思考
《活著》描寫了一個特定時期的中國社會,它反映了農村人民在那個時代所經歷的苦難和困境。小說中提到土改運動、文化大革命等歷史事件,讓我們了解到當時中國社會發生的重大變革,并引發我們對于歷史和社會進程的思考。同時小說也揭示了當時農村人民普遍面臨的問題——食品短缺、醫療條件差等等。
感受四:生命意義
小說最后一章“活著”是整個小說的核心所在,更是我最為感動之處?!盎钪辈粌H僅是單純的生命,還有著更深刻的意義。人活著,需要有夢想、有追求、有愛情和友情。福貴雖然失去了女兒和妻子,但他依舊堅守著對生命的信仰,繼續活下去。這種對生命的珍視與堅持讓我深受感動。
總結
《活著》是一部蘊含豐富思想的小說,在閱讀過程中讓我產生了很多感觸。它通過一個普通農民的經歷,表達出了對于人性、家庭、社會和生命意義等方面的思考。這些思考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今天我們也有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