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的讀后感(集錦15篇)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集錦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人故事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1
在今年的10月份,找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一本叫《中外名人故事》的書,當媽媽給我們買回來時,我這個小書蟲就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里面有很多名人的事情讓我震驚。我敬佩萊特兄弟的膽識,竟然敢駕著自己制作的飛機飛翔藍天;我佩服詹天佑的氣魄,敢于挑戰造橋權威,給外國列強狠狠地打擊;我欣賞李時珍翻山越嶺,不畏艱辛,以身試藥,終于鑄成大作《本草綱目》……但是在這么多的名人故事里,我最喜歡的還是達芬奇的故事。
達芬奇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從小愛好繪畫。父親讓他跟當時著名的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他覺得自己已經畫的非常好了,便有些不耐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學習,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達芬奇真了不起,竟然對著枯燥的雞蛋一遍又一遍的反復練習,正是這樣他打下了良好的繪畫基礎。看了他的故事,我覺得十分慚愧,想想自己在暑假的時候制定的計劃,每天要寫一篇日記,前幾篇寫的還算認真,可是后來就是應付差事,到現在作文還是沒有長進。我想,我一定要像達芬奇學習,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搞好。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2
這是我這個暑假看的第3本書了,我覺得它對我真的很有影響力,而且我也很震撼。
震撼什么呢?當然是這書上講的100位古代偉人的故事和經歷了。他們大多都是貧困家庭出身,最后不是當上了皇帝就是被朝廷重用。還有的是身為皇室的人,可是正在他小時候,皇上被害,江山也沒了。他最終還是奪回了江山。他們為什么有這般成就呢?當然是一個艱苦的環境造就了一個堅強而又勇猛的偉人。他們從小都立誓要成才。有的是要復仇,有的是要改變生活,可表面上是這樣,難道他們當上管以后百姓沒有得到好處嗎?他們當官以后就開始為黎明百姓著想。其實他們不只是單純的想實現自己的誓言,還有一個要改變天下蒼生生活的愿望啊!他們當官以前是在勤學苦練,要實現誓言,可是當官以后在干什么呢?當然不是吃喝玩樂了!而是改變生活的同時為百姓操勞啊!這也是很辛苦的!可以說這個目的的達到為了百姓比為了自己的分量還重呢!
我覺得這一百位人真的很偉大,他們艱苦奮斗的故事能激發我們無窮的斗志。我看了這本書覺得對自己很有幫助。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3
我曾經讀過數不盡的好書,但說是最好的,非中外名人故事不可。
書中講述了歷史上許多中外名人的故事,我給你講一個吧:1911年年底,周周恩來在沈陽東莞模范學校上學。有一天,校長給學生講怎樣立志,講講到精彩處,他突然停下,向學生問一個問題:"請問,你們為什么讀書?"
教室里靜下來,沒有人回答,校長說: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第一個同學說:我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光宗耀祖。第二個同學說:為明禮而讀書。第三個同學是鞋店老板的兒子,特認真的說:我為我爸而讀書。教室里笑聲一片,校長很不滿意。
問周恩來:你是為什么而讀書?周恩來鄭重的說: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書中不僅有周恩來的故事,還用大家熟悉的諸葛亮,還有著作離騷的屈原。
當我放下這本書是,我仿佛看見了巴爾扎克正埋頭苦寫著作高老頭的身影,看見了詹天佑精心修建京張鐵路的身影······
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名人的故事,還讓我聽到了一首首壯歌,讓我早在未來的道路上前進,奮發!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4
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叫做《名人成才故事》。這本書十分好看,不光故事豐富精彩,生動有趣,圖畫也非常精美,特別好看!
《名人成才故事》這本書里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其中有《林肯借書》、《列寧登山》,還有《愛因斯坦的小板凳》等等各種各樣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是《愛因斯坦的小板凳》。
這個故事所講述的是,愛因斯坦小的時候并不是十分聰明。因為反應很遲鈍,在學校里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嘲笑。
在一次手工課上,老師從一堆手工作品中挑出了一個粗糙的小板凳,說:“你們誰見過這么難看的小板凳嗎?”同學們看后,哄堂大笑起來。
這時,愛因斯坦站了起來,說:“我見過比它更粗糙的'小板凳。”同學們都看向愛因斯坦,他從書桌下拿出兩個制作更粗糙的小板凳,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上去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它并不是特別好看,但和前兩個相比,總要好一些。”這回,同學們都不笑了,大家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愛因斯坦。
正是憑著這種做事認真,不怕挫折堅持不懈的精神,愛因斯坦最后長大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
《名人成才故事》這本書不僅非常好看,還能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同學們,大家快來讀一讀這本書吧!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5
在寒假中我讀了不少好書,其中讓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中外名人成才故事》了。
在這本書中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主人公吸引住了!他們有立志統一天下的秦始皇,有夢想征服事界的亞歷山大大帝,有謙虛好學的孔子,有與命運抗爭的貝多芬,有堅持真理的伽利略……他們都勤奮努力,克服了各種困難,最終踏上了成功之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貝多芬。他是個音樂奇才,卻患上了耳聾癥,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么一個沉重的打擊啊!然而,貝多芬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堅持要和命運抗爭!他這種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的精神就是他成功的秘訣,我也要學習他這種精神。
讀完這本書,我由衷地為名人們最終能取得成功而高興,同時,他們的堅強、勤奮的品質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如果我能像他們一樣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樹立遠大理想,也許有一個我也會成為一個科學家,一個文學家或者一個商界巨人。我決定從今天開始,相信成功的一天離我不會太遠!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6
這個暑假,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影響世界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悠久歷史的中國的許多重要人物,他們的名字在流傳下來的千秋萬代中閃閃發光,他們的事跡永遠不會被后人遺忘。
這本書描繪了許多名人是怎樣克服困難和如何走上成功道路的故事。有精忠報國的一代英烈岳飛,一代才子紀曉嵐……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統一中國的秦始皇了。
秦始皇名叫嬴政,他在13歲時就繼承了秦國的王位,但因為年紀還小,國事都由相國呂不韋等人掌管。嬴政博覽群書,認真學習,為以后統治國家做準備。嬴政到了22歲開始親自處理朝中事務,當時中原有韓、趙、魏、秦、楚、齊、燕七個國家。這些國家混戰不休已經有幾百年了,百姓叫苦連天。嬴政親政后,為了早日統一全國,中用了李斯、蒙恬等一大批人才,制定了統一六國的戰略戰術。在短短的十年間,秦國就消滅了其它六國,使中國進入了統一的時代。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每一項成績都是來之不易的,需要付出大量汗水和心血,我要向他們學習不斷進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個勤奮、努力、堅強的好學生!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7
在《紹興名人故事》當中,共記敘了八十三位名人。在八十三位名人中,有的是做大官的,有的是有名的將軍,有的是詩人,有的是畫家,有的是書法家……他們擎起了紹興歷史和文化的豐碑,他們不僅是紹興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我剛才說的都是大人物,但我今天要寫的卻是小人物,她既不是什么官,也不是什么“家”,她是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她就是曹娥。曹娥是浙江上虞人,她的父親在一次活動中不幸落水,曹娥拿來香瓜,借了一只船向江中游去。她把香瓜拋向江水中,她說:“只要香瓜沉下去了,就說明父親在下面。”第七日,她發現有香瓜沉下去了,就趕緊撲進江中。三日后,曹娥把父親帶回來了,可她自己也死了。
曹娥是為了找父親而死的,所以她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們讀這則故事,就是要向曹娥學習,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怎樣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呢?如在平時,多幫助父母干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好吃的,要留給父母吃。不要只顧自己,要多關愛別人。有一位猶太老人說得好:“愛你的父親和母親,有一天你的孩子也會像愛你的父母親一樣愛你、尊敬你。”
大家都來關愛家人,孝敬父母,做個有用的人。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8
星期五,媽媽幫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中外名人故事》。回到家,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這本書的出版社是光明日報出版社。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我有那么多故事不知道,知識真像海洋一樣廣闊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要活到老,學到老。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諸葛亮娶妻》,在故事里,我認識了兩個新人物,一個叫諸葛亮,他是三國中的一位政治家。另一個叫黃月英,他長得很丑,但卻很聰明。主要講了諸葛亮年輕時滿腹經綸,可25歲還沒結婚。這時,有一位叫黃承彥的人覺得自己的女兒——黃月英很出色,想把她許配給諸葛亮,但黃月英長得很丑,不知道諸葛亮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誰知諸葛亮不以貌擇妻,答應了這門親事。婚后,黃月英對諸葛亮體貼入微,把家里的事管理得井井有條,還經常幫他想出很好的辦法,幫諸葛亮解決問題。而且兩人非常相愛。諸葛亮一生都沒后悔娶黃月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長得很丑,但他們的心靈很美,頭腦很聰明,我們不能以貌待人。
“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這句話說的真對!我愛看這本書!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9
過年前和兒子共同挑選了一本《名人故事》一起閱讀,那是一本勵志的書,書本介紹了很多名人的故事,有謙虛好學的李固、尊敬老人的張良、女中豪杰秋瑾、好奇的達芬奇、胸有成竹的文與可、陳景潤的認真讀書、梅蘭芳苦練基本功、雖然書中很多事例自己都曾讀過,但重新看一次,思想上又有深一層的認識,正所謂溫故而知新,而且對教育小孩,自己又有新的想法了。
最重要的是,讀完那本書之后,我覺得和兒子談話的內容似乎更豐富了,兒子思想上和行動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書中事例的影響。雖然之前都有列舉文中一些勤奮、好學的事例教育兒子,但遠不及這次兒子看過那本書后的感受深刻。因為發覺有時在閑聊中,兒子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引用看過的一兩個事例出來,而我也會故作不理解狀,問他對那故事的理解和引用原因。
我想這是我們共同閱讀那本書的最好收獲了。
之前對于兒子看什么書,我沒有什么過分的要求,他覺得有趣就看,有時他講的書中內容我也接不上話題。通過這次閱讀之后,我想在今后要求兒子看的書,自己最好也要有一定的熟悉,這樣既能激發兒子讀的動力,又能增強母子間的交流,讓孩子對看過的書記憶得更深刻和牢固。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10
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大家一定熟知,然而,作為這樣的一個偉大科學家,他有時也不開竅。
牛頓小時候養有兩只貓,一只大,一只小。牛頓為了讓貓自由出入,在門上開了兩個洞,也是一個洞大,一個洞小。一天他的鄰居見到他,對他說:你何必要開兩個洞,只要開一個大洞不就行了。
牛頓聽了,恍然大悟,連聲稱贊道:“說得對,真是高見!可我怎么也想不出你這個好主意來。”
牛頓一輩子打光棍
英國天才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1642—1727)從小就迷上了書,迷上了宇宙,沒有時間去修邊幅。往往是領帶不結,襪帶未系,馬褲也不扣鈕扣。
他的這些不修邊幅行為,竟然使他在情場失意,終生未娶。
牛頓年輕的時候也談過戀愛。有一次,這位年輕的科學家熱情奔放地向一位相識的姑娘求婚。能得到這樣一位青年學者的鐘情,姑娘自然感到幸運。牛頓輕輕地握著她的手,含情脈脈地望著這位漂亮的少女,她羞澀地低下了頭,兩朵紅云飛上了臉頰。然而,正在這熱戀的時刻,牛頓的思想忽然跑到另一個世界去了,滿腦子盡是些符號、公式,完全忘記了身邊的情人。他的手抓著情人的一個手指,誤為捅煙斗的捅條,硬往他的煙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起來。牛頓這才從數學王國里跳出,明自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趕緊向她道歉說:“親愛的,饒恕我吧!我知道,這是不行了。看來,我是該一輩子打光棍的。”牛頓的一生真應著了他的話,他一輩子是“光棍”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11
為了我的寒假過的更加充實,放假當天,我就跟媽媽一起去了書店,買了一本《名人故事》。那些歷史中的名人志士,總是能夠引起我無限的遐想。讀完這本書后,最吸引我的名人故事是——善于納諫的李世民。
李世民手下有一個大臣叫做魏徽,他常把自己的意見毫無顧忌的向唐太宗陳述,所以有時難免會戳到唐太宗的痛處。有一次,唐太宗正在后宮把玩一只鷂鷹,遠遠看見魏徽走來,趕緊把鷂鷹藏在懷里,沒想到魏徽剛走,鷂鷹就被捂死了。沒多久,唐太宗終于忍受不了這種情緒,于是每當見到魏徽時,就立馬走開,并對長孫皇后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那個人!”長孫皇后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智慧女性,她什么也沒有說,而是換上了一套莊重的衣服,跪拜在李世民面前說到:“如果帝王身邊只剩下阿諛奉承的臣子,那么這個帝王一定不是一個賢明圣主,如今皇上身邊有魏徽這樣的人,皇上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啊!”唐太宗恍然大悟,從此以后,唐太宗更加鼓勵身邊的人大膽進言。至此往后,國家國盛昌隆,百姓安居樂業,而唐太宗也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一代明君。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12
俗話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今天,我讀了《名人故事》這本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齊白石通過刻苦學習,成為了一代著名的畫家;李白通過畢生的苦讀,成為了一代“詩仙”;伽利略通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一代科學巨人;匡衡通過幾十年的寒窗苦讀,成為了我國西漢時期的一個著名的經學專家……
孔子是世界杰出的文化名人,被后人稱為“至圣”。他從小家境貧寒,沒錢上學。但盡管如此,他仍發奮讀書,不恥下問,老人小孩都是他詢問的對象。他愛打破沙鍋問到底,別人便送給他“百事問”的雅號。
成年之后,他的求知欲更強了。一次,他得到了一部《易經》,就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高興地把它抱回家,逐字逐句地讀起來。他讀一遍不懂,就讀第二遍;讀第二遍不懂,就讀第三遍……這樣讀來翻去,連穿在竹木簡上的牛皮帶都斷了。就這樣,他換了三次帶子,這就是“韋編三絕”這個成語的來歷。
讀完《名人故事》這本書,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明白了只要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美好愿望。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13
我最近在看一本叫《影響世界的100位名人故事》的書,這本書有外國卷和中國卷兩本,我看的是中國卷,主要寫了中國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中涌現出的50位杰出人物。
第一位寫的是宋朝時候,從小愛動腦筋的畢昇,他小時候家里很窮,沒錢供他讀書,但他非常好學,經常站在窗口聽老師講課,回家后用手指沾水當筆寫字,天長日久練了一手好字,他還愛好雕刻,他爸爸看他有這個愛好,就把它送到杭州的印刷作坊當學徒。他在當學徒的過程中,發現每印一頁書就得刻一塊板,十分麻煩,既費時間,又費力氣。畢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吃不下、睡不著,經過反復多次的試驗,終于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后來,被我國列為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還看了自幼愛探索宇宙奧秘的祖沖之的故事,天生愛水的酈道元的故事等等,我覺得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書,讓我們了解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發奮苦讀、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們的故事閃閃發光,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14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耳熟能詳的諺語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成功,貴在持之以恒。恒,實現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抱負;恒,達成小溪匯成江河的目標;恒,突破自身極限成就無限可能。無數先賢用事實證實了:堅持是成功的墊腳石。
堅持,成就事業。吳敏霞……如果吳敏霞沒有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她就不會再奧運會的跳水臺上留下自己倔強的身影。
堅持,實現夢想。查爾斯。固特……如果不是固特執著的堅持,他怎能因此名垂千古?
堅持,鑄就成功。堅持是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揮灑。紅軍不怕遠征難,爬雪山過草地,將兩萬五千里的路程踩在腳下,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靠的就是堅持……可見,耐心和持久勝過激情和狂熱,英雄的跋涉里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名人的腳步中有聚沙成塔的毅力,冠軍的盛名下是繩鋸木斷的堅韌。堅持,才能托起一輪不落的太陽。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當傾聽先賢的教誨,謹記“堅持是成功的墊腳石”,擔負起神圣的責任和使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時刻準備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名人故事的讀后感15
最近讀了一本書:《外國名人故事》,從書中認識了很多外國名人,有華盛頓、林肯、卡爾、海倫……從這些名人身上學到了許多好品質。這些名人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倫·凱勒。這是一位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物。海倫·凱勒出生于美國南部拉巴馬州的塔斯姆比亞鎮。由于一次意外,她成了一個真正的聾啞人。
在黑暗和寂寞的世界里,她幾乎成了無可救藥的廢物。可是她的父母并沒有放棄她,而是給予了她更多的愛。后來,在她的家庭教師莎莉文的幫助下,她最終取得了成功。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看到海倫·凱勒,想想我自己,我自己是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父母把最好的都留給了我,從小我就是個生長在蜜罐兒里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可是我卻在上課的時候總愛溜號,有的時候還讓爸爸媽媽生氣,我決定以后要上課認真聽講,不溜號、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閱讀,是一種奇妙的旅行,能讓你感到別樣的風景。那么還猶豫什么,趕快我一起來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