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后感范文1500字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范文1500字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學第一課觀后感范文15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500字1
9月1日,一時大意,竟錯過了直播,深感遺憾。馬上在網上看回放,不禁被“中國驕傲”深深地吸引,反復看了兩遍,而每一次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何止“字”“武”“棋”“文”“路”是中國的驕傲,那些為傳播中國驕傲而夜以繼日不辭艱辛付出努力的人,更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還記得,王寧教授書寫的“正”“直”二字從古到今的字形演變,跟隨著王教授從容的講述,我仿佛也穿越了時空隧道,感受到了漢字獨有的文化魅力。“目不斜視,奔向目標,就是正直。”這一刻,我那么清晰地感受到了我們祖先是那么富有智慧,我們的漢字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我驚嘆不已!可冷靜之后,反觀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又有幾分精力交給過漢字,并發掘出漢字之美呢?又有幾次教學生領略過漢字的字形之美、文化之美?我不禁汗顏。尤其是站在“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的身邊,我更是自慚形穢。一個美國人,45個年頭的研究,15000張漢字卡片的學習,八年時間、30萬美金、一字一字敲進網站的《說文解字》《六書通》《金文編》《甲骨文編》四本書、60萬的點擊量,我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一份熱愛會讓西爾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做著同一件事情!我不知道這份癡迷從哪里來,更也不知道怎么就能產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推動著他走過低谷、勝過病魔,為無數的中國人帶來了便捷帶來了智慧帶來了力量!我被他深深地震撼著、感動著,西爾斯先生令我敬仰,我想,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由衷地尊敬他、感謝他。
還記得,96歲高齡的翻譯家、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獎的獲得者許淵沖老先生,他坐在那里,徐徐講述古詩詞之三美,主持人半跪于身旁,側耳傾聽,目光柔美,這,便是一幅畫啊,一幅山水相依、淡雅從容、詩意濃郁的美好畫卷啊。老先生七十年來,筆耕不輟,翻譯了無數優秀的作品。他的心中深藏的是對中華詩詞的摯愛真情,而更令人敬仰的是老先生至今仍每天翻譯一頁莎士比亞,凌晨3點方入睡!我又一次震驚不已!96歲的高齡啊,仍一如七十年前癡心不改,這究竟是怎樣的愛啊!主持人問,為什么堅持這樣做?老先生說,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喜愛的在一起,做喜歡做的事,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樂趣。我從不知道,“喜歡”會讓一個人如此執迷不悔、樂此不疲,會讓一個人如此勇敢而堅強,慈愛而優雅,會讓一個人從心底散發出永恒的美麗與幸福。看著先生慈愛的模樣,聽著先生委婉的講述,這一刻,我的腦海中現出一行詞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還記得,,巴基斯坦被譽為“漢語之母”、國立現代語言大學中文系的米斯巴教授,幾十年來致力于傳播漢語傳播中國文化。已近花甲之年的她,仍深深地愛著漢語,愛著中國,她說,我會教漢語直到最后一口氣,直到不動為止。這份情懷,這份大愛,這份執著,令我眼眶潤濕,感動不已。米斯巴教授儀態優雅、語音溫和,她是柔軟的深情的,如同那株青青的茉莉花,淡雅芬芳,意蘊悠長;而米斯巴教授又是闊大的,她的心中裝著漢語,裝著師恩,裝著學生,裝著中巴友誼。她,就是漢語傳播的美麗使者;她,就是那道美麗的彩虹,令人可親可敬。
王寧教授、西爾斯先生、許淵沖老先生、米斯巴教授……他們無不幾十年如一日地深愛著漢字漢語,任歲月流轉,依舊癡心不改;他們無不在平凡的日子中成就了大學問,任窗外風霜雨雪,依舊俯首耕耘;他們的胸中無不懷著大愛,懷著大任,懷著大家,而偏偏沒有自己的小小一隅……他們才是真正的師者,通身散發著一位大家的風范,師者的風骨。他們心懷大愛、癡迷一生,他們獲得了一生的自由與快樂,也給他人帶來了自由與快樂、知識與美好、堅韌與熱愛。高山仰止,表達了對先生的`敬仰之情、崇敬之意,此后,我也愿追隨先生,做一個心中有愛,為愛癡迷的人。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500字2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我有屬于我的天。”因為夢想,我才說勇敢和執著,夢想起飛絕不降落。實現夢想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你,準備好了嗎?
你有一個夢想,或許很簡單,但想讓夢想實現,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是人類對于美好憧憬的向往。但也有些人認為夢想不現實,不可能會實現,那么你就錯了,只要你有著對夢想的堅持,把夢想的歌唱給藍天,堅持的都握在手中,夢想就會開花結果。
一生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夢想會改變,但只要有了堅定的看法,就要努力去實現,其實,夢想在不遠方等著你。當然,我也不例外,從懂事起,我就有了許多夢想,我的第一個夢想就是當歌星,因為我小時候很愛唱歌,雖然膽子很小,很內向,但還是在學校的舞臺上當著老師和同學們的面唱過了一首歌,于是便慢慢的去克服內向的性格。小學六年級時,我的第二個夢想就是當警察,因為我覺得警察很帥,在電視機前常常看到警察叔叔們拿著槍追趕犯人,所以便產生了當警察的念頭。現在的夢想呢,就是當醫生,因為醫生是天使,他是拯救病人的天使。雖然這些夢想都不一定會實現,但只要我們心中承載著夢想,就會有大大的未來。
今天,我們上了《開學第一課》,這節課讓我們懂得了許多。它是一堂“暢談夢想”的課,這堂課來了許多名人,而他們之所以會成名,就是因為他們對夢想的堅持。從李連杰叔叔的話中,我知道了:從小就應懷著一個夢想,或許夢想會隨之改變,但只要你有著堅持的信念,就算再大的夢想也能實現,然而在實現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感恩這個世界。聽了劉偉哥哥的話,我明白了:不管現實多么殘忍,只要有夢,有堅持,定會支撐著你走下去。 《開學第一課》,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那個已經不再人世的小女孩韓璇。前不久的舟曲泥石流使她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生命。韓璇,這個女孩她有一個當老師的夢想,雖然房屋倒塌了,生命不在了,但是夢想一定會在的,而且夢想是可以傳遞的。聽到了韓璇的夢想,我相信有很多的人也會立志去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實現小韓璇的夢想。在此,我也祝愿舟曲早日重建家園。
青春的夢想,手中緊握。堅定信念,放飛夢想,你就主宰了自己的世界。自從對生命有了認知,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夢著。簡單的遐想,不切實際。但,小小的天,有著大大的夢想,我們擁有隱形的翅膀,我們隨時起飛。
夢想是溫暖的光芒,照射著我們的尋夢道路;夢想是天使的翅膀,載著我們飛翔;夢想是遠方的路,等著我們走過。曾經,我傻傻的望著天,我想問,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太龐大,它并沒有回答。長大后,我想說,天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不懂事的時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夢想,而只是簡簡單單的遐想,或許那個時候覺得未來太大,夢想對于那個時候的我來說還很遙遠,所以不敢想。但現在我明白了,夢想都是遙遠的,你若踏上夢想的旅程,努力走下去,其實它并不遙遠。遙遠的只是你的心。夢想和你,是不會產生距離的。
夢想就在于你的堅持。貝多芬,這個人們都熟悉的名字,他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里,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但他并沒有因此而絕望,他從黑暗中走了出來,繼續走他的音樂夢想道路。
“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堅持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需要堅持來實現。通往夢想的道路總是漫漫長夜而又長滿荊棘。我要勇往直前,去鏟除一路上重重的困難!總有一天,你能看到初升的太陽!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500字3
《開學第一課》作為一節中小學的必修課,無疑具有警世作用。“知識守護生命”開學第一課對中小學而言,開宗明義地詮釋了珍惜生命的意義所在。
安全教育當前的確是每個學校的大事,但現在學生安全教育以學校老師灌輸式為主,學生對安全事件的應對能力極差。要提高學生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開展宣傳活動,尤其要開展校外宣傳,但現在學校開展校外宣傳嚴重不足,無疑這就產生了矛盾。這也是目前學生安全教育的一個“瓶頸”。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和家長上好《開學第一課》,將學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個社會,較好地彌補了校內宣傳安全教育的不足之處。
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其實并不單純是一個學校教育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學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全社會來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個環節,學生的安全問題都會存在隱患。
任何一個學生意外安全事故的發生,宣傳教育的缺失都難逃其責。《開學第一課》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僅要立足于學校,更要時刻處處警鐘長鳴。
生命本身既不是禍,也不是福,而是盛載禍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將它變成什么。我期待,《開學第一課》能成為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催化劑”,成為安全教育的常態,迅速扭轉只注重校內安全而罔顧校外安全的錯誤觀念,讓每一個學生都加倍地珍愛自己寶貴的生命。
今年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了“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活動,并邀請奧運冠軍、著名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制作了有關中小學安全教育的特別節目,就是《開學第一課》,以生命意識教育,倡議全國的中小學學生每年每學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這一特殊的公益課由“潛能”、“團隊”、“堅持”“生命”四節課完美組成:
“潛能”: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潛能需要激發,人在危險時第一反應就是潛能支配肢體行為,同時潛能很易被習慣掩蓋,就會失去生命的機會,相反也會贏得生命的機會!
“堅持”:每個人都知道“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的道理,堅持就可以創造生命奇跡,就像在這次地震中堅持活下來的人就會有新的人生。面對人生就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團隊”:團隊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是一種真正的內心動力。面對災難,團隊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生命”:快樂是一種心理感受。快樂是健康的金鑰匙,人處世間,理應追求快樂。懂得快樂、善于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正如在這次災難中的幸存者更要笑
一是樹立生命意識。讓學生樹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觀念,尊重生命,這要求教育做到以人為本;同時,“清理”現有教育內容中與生命教育相抵觸的內容。
二是培養生存能力。讓小學生背負重物,在野外徒步行走;讓中學生帶很少的食物,進入原始森林,考驗生存能力,以上這些教育內容,頻頻出現在國外中小學生的教育中,而在國內卻很少見。這種生存能力的培養,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教育。
三是訓練應急避險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安縣桑棗中學2200余名學生、百余名老師在1分36秒內,都有序地撤到了操場上,無一傷亡。這正得益于學校時刻把災難想在心中,決不把訓練當形式,走過場
震撼世界的大地震,在震裂大地、震開山脈、震倒橋梁、震毀房屋的時候,也震出了人間真情。
每一個生命都是惟一的,然而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有那么多人選擇了犧牲,而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
每一個生命都是珍貴的。生命是至高無上的財富。在災區的生命需要得到生存保障時,卻有那么多人選擇了舍棄和奉獻。捐款、捐物、獻血、獻力。
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5月19日下午2時28分,國旗半垂,汽笛長鳴,山河齊哀,舉國同悲。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7天時,全國各地深切哀悼大地震遇難的同胞。這一刻,讓全人類都記住了人的尊嚴,記住了“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無論是領袖還是平民,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無論是富豪還是乞丐,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還屬于別人;生命不僅僅屬于一個小家,還屬于一個大家、一個國家、甚至全人類!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500字4
《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電視臺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開學第一課》。這一節目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而設計,靠他們喜歡的方式,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于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每年都是針對當年最重要的事情選定節目內容,有利于增進教育的實效性。
在第一堂課“信念不移”中,99歲老紅軍胡正先講述了長征途中“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長征過程中,胡正先經歷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饑挨餓激戰48天等驚心動魄的瞬間,展現了紅軍戰士“跟著走”和“為國家奉獻一切”的堅定信念。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維持電臺發電的極端條件下,曾經用提煉的豬油和牛油維持發電機運轉。
隨后,94歲老紅軍梁天文回憶了長征途中與政委楊朝禮相依為命,同吃一碗飯、同蓋一床被的情誼,講述了楊政委危急關頭犧牲自己、戰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信念。
第一堂課在鳳凰傳奇悠揚動人的《十送紅軍》歌聲中結束。
第二堂課講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嘉賓賀陵生講述了父親賀炳炎將軍的故事。賀炳炎被毛澤東稱為“唯一一個不用敬軍禮的將軍”,他在被敵人子彈打碎右臂之后,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敢,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鋸去傷臂,賀龍元帥舉著他鋸下的骨片對戰士們說:“這是賀炳炎的骨頭,這是紅軍的硬骨頭!”
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講述了自己和父親在長征途中的故事。她被稱為“長征中最小的紅軍”,出生18天后就在馬背上的搖籃中踏上征途。在她眼中,戰斗時所向披靡、一往無前的賀龍元帥,是一個為了革命理想而勇敢的將領,也是一個為了保護孩子而勇敢的父親。
在震撼感人的故事后,蔡國慶和孩子們帶來了振奮人心的歌曲《五星紅旗》。最后,何炅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了驚險刺激的互動游戲“勇過鐵索橋”,在模擬“飛奪瀘定橋”的情境中,不時有孩子跌下“鐵索橋”、掉進海綿池,引起現場陣陣驚呼,還有孩子鎮定自若、平穩通過,贏得何炅老師的由衷贊嘆。在緊張激烈的游戲中,孩子們體驗了挑戰自我、勇敢團結的精神力量。
第三堂課“百折不撓”,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講述了自己和伙伴們在長征中“移動的通信學校”中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故事。一年只有一只鉛筆、沒有紙張、沒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樹枝畫電路圖,在戰士們背后背上寫著單詞的小木板、邊走邊學英語,最后秦華禮和通信班的伙伴們在草地中心畢業,從此一生奉獻給通信事業。
隨后,著名紅軍指揮官耿飚的女兒耿瑩,講述了父親在長征中“披著毯子上戰場”的故事。在現場,她還給孩子們展示了紅軍長征時穿的草鞋,踏著這樣簡陋的鞋,紅軍創造了一天最遠行軍達240里的奇跡,相當于繞體育場300圈;她告訴大家,在草地中最艱苦的時候,紅軍們一人一天的口糧只有難以想象的一顆黃豆,紅軍戰士是以超人意志力克服血肉之軀極限、創造了“人間奇跡”。
在百位老紅軍群像的見證下,陳賡、陳再道等將軍的后輩和歌手平安共同獻上了一首《映山紅》,飽含深情地唱出了對紅軍先輩的思念和敬意,104歲老紅軍秦華禮在臺下眼含熱淚跟唱。
第四堂課“堅持不懈”講述的是對長征精神堅持不懈的繼承和發揚。這堂課請來了航天員王亞平,她講述了長征火箭、神舟飛船背后蘊含的航天精神,告訴孩子們“長征”火箭的名稱,寓意著火箭長長的蹤跡,也代表著中國航天事業艱苦而又光榮的歷程。通過自己的切身經歷,她講述了航天人不忘初心、為祖國奉獻一切的新長征精神。
節目現場舉行了一次特別的升旗儀式,由國旗班戰士護旗、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作為先輩的代表升旗,在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主持人號召青少年接過老兵的旗幟、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現場激蕩著濃濃的愛國熱情。
最后,在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和孩子們慷慨激昂的《我和我的祖國》歌聲中,全場觀眾揮舞手中的國旗,將先輩的長征精神鐫刻在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