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萬物對話霍金傳》讀后感
《與萬物對話霍金傳》讀后感
《與萬物對話霍金傳》讀后感1
我第一次知道霍金,是在初中英語教科書中看到了他的名字和圖片,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后來又在中央9套"走進霍金的宇宙世界"這個節目中,對霍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現在讀了鹿理梅編著的《與萬物對話:霍金傳》,總算是對霍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霍金很年輕時,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失去自由行動的能力,在輪椅上生活了四十多年,但是他在科學的道路上碩果累累,真的讓人不可思議。他身殘志堅的精神如同他的宇宙研究那樣,對普通大眾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這一點是我讀這本傳記感觸最深的地方。我也想到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她也是位殘疾人,卻創造了人世間的奇跡。我自然也想到我們滄浪讀書會里的素梅姐,她也很了不起,她能在行動不便的困境中堅持讀書,為自己創造一片更廣闊的天空。他們不甘沉淪,不輕易向命運妥協的優良品質,激發了很多的朋友去戰勝困難,迎接生活的挑戰。和他們比起來,我們很多人都很幸運,沒有理由不感恩生活。
讀這本《霍金傳》,也喜歡霍金說過的這么一段話:"我的一生是充實而滿足的。我相信殘疾人應專注于障礙不能阻止他們做的事,而不必對他們不能做的事徒然懊喪。在我的情形下,我盡力做我要做的大多數事情。"這樣的感受不僅對殘疾人朋友有借鑒作用,對我這個算是四肢健全的人,也很有啟發作用。:專注于自己能做的事,而不必對自己不能做的事徒然懊喪,少一些負面情緒,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自己要做的事情,可能會收獲屬于自己的驚喜吧。
《與萬物對話霍金傳》讀后感2
霍金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科學家,當我知道霍金的時候,他已經在媒體圈很出名,以至于都快忘記他還是個研究宇宙物理,黑洞理論的物理學家。這本書我是無意中看到的,想起霍金已經離開這個世界,3月還有本霍金的新書《十問》發布,更加讓我好奇這個或是學術天才,或是媒體寵兒的一位人物,到底有什么奇妙的生活。
霍金家中有四個兄弟姐妹,家庭教育也講究簡樸,家中墻紙掉了也不費心去粘上,家具也是能用就用,這個理財觀念在當時戰后的英國是被普遍采用的。霍金小時候就有對于天文的熱愛,這一點是他小時候有過天文觀測的經歷培養的熱情,普通人家的小孩到真的沒有這一份福利,能接觸到天文觀測這類科技拓展。一顆小種子也在他心中發芽。
在劍橋大學,霍金了相伴20多年的伴侶,兩人相識在一個新年派對上。派對上霍金目光停留在一個嬌小美麗的女孩的身上,他喜歡她淡藍色的瞳孔,和單純的笑容,這個女孩就是簡·王爾德。也是這段時間,霍金開始有些行動不自然,校醫叮囑他少喝酒,霍金也就沒當回事,以為是自己酒精過量導致的。
后來霍金被診斷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又叫運動神經元病。這讓還沒有名氣的霍金深受打擊,被告知可能只有兩三年壽命,可是簡沒有退縮,毅然決然決定繼續照顧霍金生活,與他相依為命。霍金夫婦一共誕下三個孩子,不過隨著身體一天天變差加上研究的深入,霍金開始全身心投入物理學研究當中,忽視妻子的感受。另一方面,霍金創作的時間簡史開始走入大街小巷,他的意圖也是讓一本學術性著作能在街邊便利店出售,當然,他做到了。當然,他不滿足于這些,開始更多的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隨著名氣的增大,他開始在各大高校演講,期間還出客串過“生活大爆炸”,本色出演霍金先生。
眾所周知,霍金先生已經離我們而去,去追隨他研究一生的物理學。霍金傳從霍金小時的教育開始,直到長大以及之后生活,向我們描述一個鮮活的物理學大師。本書由幾點值得我去回味的。
一、就算絕境也不要放棄
一代大師,在本該輝煌的年紀卻患上罕見的“漸凍癥”,可是他沒有放棄,他的愛人沒有放棄,他對物理學向往沒有放棄。妻子簡在其中也充當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霍金病情日漸嚴重的時候,沒有一走了之,為霍金誕下兒女,還悉心照料霍金,可知道那時候霍金還毫無名氣,未來不可預知,但是偉大的愛情成就這一切。遇到困難不懼怕的心態也是我們學生和社會青年所應該學習的,只有不斷鉆研困難才能撥開科學迷霧,找到真理留下的寶藏。
二、對教育的反思
我一直覺得教育應該是教孩子探索的方法,霍金在小時候也遭遇過等級區分的問題,可以說這是各國教育的通病,我也只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什么高見,只希望現在的教育多關注孩子的特點和興趣,不同培養各科都優異的全才,那些單科拔尖的才更有可能出科研成果。
三、科學普及化
霍金能將極為難懂的時間簡史買到家喻戶曉,本來這類學術性書籍應該只出現在大教授或者研究生的桌子上,被大眾所接納,霍金的才華可想而知。愛因斯坦曾表示,你只要把一個知識給六歲的小孩子講懂拉,你才是真正的明白。讓晦澀難懂的科學普及才是學術界應該去努力的方向。
對宇宙的探索不會結束,目前都能拍到黑洞的照片,開展物理學數學的基礎研究,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這些理論是霍金留給我們的思考的更重要的東西。
《與萬物對話霍金傳》讀后感3
仰望星空
當今中國,對環保越來越重視,杭州的天空也變好了,白天可以看到藍天白云,夜晚仰望天空,可以看到繁星閃爍。大概“杭療”在西湖楊公堤邊上,周邊沒有商業燈火,很寧靜,也很幽幽。
我正在看《霍金傳》,我想起霍金思考的問題,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么大?是無邊無際還是有邊緣的?它是永恒存在的,或者僅僅是年代久遠的呢?當然,霍金的宇宙世界要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想得深奧。
霍金說,宇宙來自于一次大爆炸。極早期宇宙發生過的暴脹:宇宙尺度在一秒的極微小的部分時間內至少增加了100萬億億億倍。大爆炸創生了宇宙中的萬物。
我們看得見的,有1000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地球只是繞著一顆非常平凡的恒星運轉的行星。我們不能聲稱在宇宙中有任何特殊的地位。再過50億年以后,太陽將耗盡它的核燃料,它會腫脹成一顆所謂的紅巨星,直到它把鄰近的地球和其他行星吞沒。
時間本身在大約150億年前有一個開端,而且他在將來的某點會到達終結。然而在另一種時間里,宇宙沒有邊界。他既不能創生,也不被消滅。他就是存在。
霍金說,在空間旅行老了幾年的人,再返回時會發現當時留下的每一個人都已經死亡幾千年了。霍金的“推測”,讓我想起浙江的“爛柯山傳說”:爛柯山上,有個砍柴的小伙,觀看兩位老人下棋,太陽西下時他也趕緊下山,卻發現早已物是人非,他熟悉的人,皆已離開這個世界上百年。
看來,有時傳說卻是真實。
我們有限的思維何以理解無限的宇宙?霍金的思想綻放出了動人的花朵,在黑暗的宇宙邊緣點亮了一盞明燈。
向命運宣戰
讀《霍金傳》,我為他的天才和巨大成就而感慨,也為他或者說更為他的強大的內心和精神所感動。
霍金這位研究天體物理學的教授,全身癱瘓,被禁錮在輪椅上50多年,不能說話,唯一能動的是他的雙眼和3根手指。在漫長的歲月中,他靠借助語音合成器與人交流,他50年來的所有驚人成就,都是在輪椅上作出的。
在大學期間,霍金收獲了自己的愛情,然而幾乎是在同時,他被檢查出患了絕癥。那是一種肌肉慢慢萎縮,可以致人癱瘓和失聲的可怕疾病,這樣的患者被稱作“漸凍人”,他們的`壽命不會很長,而當時醫生預言霍金的生命只剩下兩年。這可以說是一個晴天霹靂,當生命不再長久,愛情又該何去何從?
霍金向命運宣戰,他要讓自己的生命戰勝殘酷的命運,在霍金的大半生中,他經歷過好幾次大手術,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時至今日,他已經70多歲,創造了“漸凍人”壽命的最高紀錄。
高端大氣的霍金,在幾十年的生活中,過得很不容易,每一天,他都在同疾病搏斗,但是,他面對疾病,卻是樂觀向上的。
在品讀霍金人生經歷,了解霍金學術成就的同時,我們可以感受到霍金那永不服輸的高傲姿態,那是不屈服于命運的頑強心志。
霍金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偶像,他的傳記更成為勵志圖書,大家為他的科學成就所贊嘆,更為他的頑強所打動。
時空的穿越
中國有句話:禍兮福之所倚。長年坐在輪椅上是痛苦的,但也因為身體不能運動,所有的思想、精神和時間都用于研究宇宙,才讓他不斷有新成果,不斷有突破。霍金說,如果他能到處行走的話,他要上課,要做導師,不可能專心研究想要研究的東西。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之桑榆,受之桑雨。你說這是阿Q精神也沒錯,人有時候需要一個給自己合理的解釋。就好像有人對我說,上蒼這么安排,總有他的道理。
從十七歲考入牛津大學,開始接觸自然科學,霍金考取了劍橋大學宇宙學的研究生,正式接觸他所向往的宇宙世界。后來又成為凱斯學院的研究員,一些舉世震驚的理論便接踵而來。一直到七十三歲,還在研究宇宙。在長達五十六年的科學研究中,霍金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他發現了引力波,發現了黑洞,提出時間旅行的說法,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出一本暢銷書《時間簡史》。
提起霍金,大家一定會想到穿越未來和黑洞。
霍金說:“黑洞其實并不黑”、“黑洞會吞噬一切,包括它自己”、“外星人真的存在”、“想不想進行一場時間旅行?”……
這樣的奇思妙想,帶給人的都是驚喜和歡樂。
從《時間簡史》,到《果殼里的宇宙》,到《大設計》,再到《我的簡史》,他的每一部著作,帶給讀者的都是震撼。
這些理論在科學的基礎上存在強烈的科幻性,誠如霍金所說:“宇宙,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空間,這也值得我們一起去探尋研究。”
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發行了數百萬冊,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他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描繪出一幅璀璨的宇宙之景。
他是強者,也是超人。他用大腦計算宇宙方程,更是成為前無古人的天才。
如果把霍金比喻成科學界的星星的話,他不是流星,也不是彗星,他是恒星,永遠閃爍在科學的星空中。
精神的瑰麗
幾十年來,霍金一直被看作科學的化身,他那些顛覆性的研究成果改變了我們看待宇宙的方式。同時,他與病魔的搏斗激蕩人心,也使他成為全球殘障人士的杰出代表。
我追尋,到底是哪些理念和因素塑造了他的世界觀和個性?
好奇。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大部分時間里不會去憂慮時間和空間,不管它們為何物,不過我們所有人有時會很想知道時間是什么,它如何開始,并且把我們導向何方?
霍金告訴我們,雖然我們人類的身體受到許多限制,但是我們的精神卻能自由地探索整個宇宙。
對萬物熱情。霍金有著年輕的心,即使今天已是70多歲高齡,依然徜徉在時間的隧道里,永遠澎湃而又有激情!
勇敢。有時候,活著,需要勇氣。霍金告訴我們,永遠不要絕望就是希望。
別讓不幸左右人生,別限制你的雄心壯志。身殘志堅的他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超人。霍金用自己的不屈和毅力譜寫了一曲傳奇,特別是他戰勝疾病探索科學真理的拼搏精神。他是一位超級英雄。
樂觀。你們有沒有看見霍金的微笑很燦爛?他在古稀之年,在兩部電視劇里客串演出,他的樂觀精神,感染了無數人。
霍金的成功既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天賦,還有他身邊一直關心他,支持他的家人、朋友和學生。
英國的一家報紙評價霍金,“童真好奇與天才智慧的結合,當我們領略霍金宇宙之際,為他精神的瑰麗所驚異。”
讀《霍金傳》,跟著霍金,腦子里暫時不想俗事,想想宇宙,思想和心靈也變得空靈許多。
《與萬物對話霍金傳》讀后感4
本書是介紹世界著名科學家斯蒂芬·霍金的傳記。霍金被人們稱為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霍金的一生非常了不起、激勵人心,他是位家喻戶曉的卓越的科學家。然而他卻是個患嚴重肌萎縮癥的殘疾人,他留給我們的印象是:頭朝右邊傾斜,肩膀左高右低,軀體瘦小扭曲,連嘴巴也歪成S型,坐在輪椅上。他20多年來所有的驚人成就都是在輪椅上完成的。
本書講述了霍金的成就一生,他的家庭,他的教育,他的婚姻,他戰勝疾病探索科學真理的拼搏精神。但作為傳記類書籍角度來說,這本書(榮楚歐著的)寫的并不好,寫的比較粗糙,只能作為一個對霍金淺顯了解的入門。
大家都知道,霍金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的殘疾程度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殘廢。他一生中不僅生兒育女,而且成就非凡,喜愛音樂、書籍等,興趣廣泛。霍金的成就都歸因于他的才華以及不懈努力。盡管被疾病纏身,他樂觀堅強,訓練自己的大腦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運作,放棄了手寫方程式轉而用可視化解決問題。我們很難想象的是,他日益衰敗的身體卻成就了他無與倫比的強大思維,成了他偉大成就的資源。
在《霍金傳》一書中,不僅是霍金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的家庭教育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霍金小時候不合群,還口吃、內向、運動能力差,由于思維和行為方式不同,被同學們瞧不起,也無法融入同齡人的圈子。甚至不少科目還存在學習障礙。是他的父母用耐心包容、理解陪伴、因勢利導,把他培養成充滿自信的人,使得他在未來成就非凡。
最后讓我們謹記巨星霍金的這樣一句話: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與萬物對話霍金傳》讀后感5
這次讀書會,要分享與霍金有關的內容。先讀榮楚歐的《史蒂芬。霍金傳》,可是沒讀幾頁,發現無法讀下去。作者以一個中國人傳統的教育孩子的思維,去揣測英國人的教育,完全不顧中西方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差異性,杜撰了好多中國式的師生與生生對話,讓人看了有一種謎之尷尬。
于是,換了一本,鹿理梅的《萬物理論霍金傳》。這本還算中規中矩,比較平實地介紹了霍金的一生及成就,還是覺得差了一些。在這過程中,發現霍金原來寫過自傳,有自傳又為何讀別人寫的傳記呢?于是,決心改而讀霍金的《我的簡史》。
霍金二十歲左右患病,患的是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漸凍人。醫生斷定他堅持不了兩年,可他卻頑強地堅持了五十多年。他的身體上殘缺的,可是他的精神卻從未被打敗。
在我的記憶中,比較接近的殘疾人,是小學的一個女同學和初中的一個女同學。她們倆,都是小兒麻痹癥患兒,她們都是一條腿瘸了。可是,她們都是樂觀開朗的孩子,從來沒有因為腿的問題而愁眉苦臉。她們明媚的笑容,開朗的性格,讓許多同學都喜歡圍在她們身邊,她們贏得了很多的好朋友。我甚至非常羨慕她們,因為下課的時候,她們的身邊總是圍著許多人一起開心地聊天。因為她們的關系,我一直覺得,對于一些殘疾人,我們可以把她們當做正常人平等對待,不需要去特意的同情與幫助。
霍金,他除了因身體不能行動,需要別人的照顧以外,他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學業,當上大學的教授,還在物理學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他說為了養活孩子,就決定寫一本書,于是寫了《時間簡史》,后來又寫了好幾本科普書籍。他談笑風生,調侃美女,與人打賭,約會時間旅行者,去海底探險…做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普通人能做到的事,他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也做到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科幻電影迷,這些年來,每年新出的科幻電影,我都很積極且認真地看過。宇宙大爆炸,黑洞,時間旅行,平行宇宙,穿越……這些物理學上的名詞,是科幻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讀了跟霍金有關的書籍后,才發現,這些名詞,就是霍金這輩子研究的物理學問題,他在這些問題的研究中獲得了重大突破。而他的知名度,以及他寫的書,為普及這些物理知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為霍金,我們這些普通人,對物理幾乎一竅不通的物理盲,才得以感受宇宙與時間的奇妙與美好!
霍金的靈魂不受身體的羈絆,飛躍廣闊宇宙,獲得了美妙的生命體驗。這或許就是他堅持不懈,孜孜不倦地工作與生活的最重要原因!王小波說:除了現實的此生,還應該擁有一個詩意世界。對于霍金來說,不能自由行動的身體是他現實的此生,而廣袤無垠,壯觀美麗的宇宙就是他的詩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