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1
說實話,我并沒有多大心情去看這本書,因為剛開始是一個比我小的弟弟推薦給我看的。本著自己長輩的地位,對他說的話聽聽就好,并沒有多大在意。對這個人的看法也沒有多大心情存在。
但是呢,在被“迫”接受這本書的時候,帶著稍微有點抵制的情緒,翻開了這本書的目錄。與其他正能量的書相似的標題與含義,同時也有著關于愛情的正能量故事。不幸的是,在此之前看了李尚龍作者的《別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里面有關愛情的正能量故事之后,我對這一類的文章都帶著排斥的情緒。所以可想而對這本書的期待值為“零”
剛開始的時候,我對于作者開頭的閱讀天氣指引與背景音樂推薦有點無聊……誰會關注這些東西。
在后面看到作者的自言,差不多的“套路”。只是在慢慢的翻開第一節第二節的時候我有點不一樣了,因為書里的內容就好像是平常我所經歷的過程,像語文的一種感情體現—共鳴。只是我在接觸三個青年作者的書之后,第一本書給我的感覺,在看完李尚龍作者的書給我有壓迫感,在看完特立獨行的貓作者的書給我的是淡淡的幽默感沖散所要教給我的人生道理讓我更容易接受。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讓我好像他是為我而寫,像之前朋友給我的讀后感悟一樣,說是像一個大哥哥在跟你聊天,關于生活、夢想、愛情等等。
雖然我還沒看完這本書,但是在我所看的文章里,有一句話我最喜歡
你是必須,而我是選擇。
這句話給我很震撼的畫面,我不管文章人物是經歷什么才選擇與你必須的反復一生的生活,但是我只知道你們必定是相反一生的追求。
我的流離啊!愿你自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人。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2
這本書的作者是盧思浩,盧思浩用歌替生活下佐料,用細密為感覺打點滴,用行走為青春撰寫孤獨史,治愈跨年代的集體迷茫流行病,教你決心不把自己的世界讓出去。
本書由36個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都在為你的心靈療傷,也是在為這個社會的美德,禮儀,平等,真誠所存在的漏洞進行填補。其中有一個故事最讓我感動。講的是作者在墨爾本留學期間,遇到了一個殘疾人,他一直看著那個人,旁邊那個女孩就說:“不要一直盯著他看,你這樣對他很不禮貌。”每一次上課前,他們同一小組的人都會在樓道耐心的等他。看到他時,沒有一個人會去扶他上來。對此,你或許有疑問,這是否體現了同學間的冷漠和對殘疾人的漠視?顯然不是這樣,他們只是希望“他”能自己走上來,即使摔倒,也要自己站起來,繼續向上走,等他踏上最后一級臺階時,他們會說:“好樣的,你真棒。”
作為一個殘疾人,我自身感觸很大,我以前總以為,他們不去幫我,是瞧不起我,瞧不起殘疾人,后來我才發現是我自己理解錯了,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從殘疾的陰影中走出來,是為了讓我能夠獨自面對困難,然后戰勝它。
不必要的幫助只會讓殘疾人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和傷害。漸漸疏遠他們,也是如此。
希望人可以意識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們都是不同的。可能他們的基因決定了他們是少數派,可能他們的遭遇讓他們和常人不同,但這都不是他們的問題,這也不是任何人的問題。每一個存在都是合理的,嘗試理解或許是徒勞,而我們要做的僅僅是停止漠視和指責。同時也希望我們能幫助的人。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3
愿我們沒能實現的夢想,在最無助難過的時候開出最燦爛的花來。
這是第二次讀起盧思浩的書,每次讀到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先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盧思浩吧。他出生于江蘇張家港,青年作家,本科畢業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生畢業于墨爾本大學金融專業。他是一個受到很多人喜歡的作家。
這本書寫到了關于生活,關于友情,關于夢想,關于愛,在這里也看到了關于自己。回頭想想我們在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成熟,在青春的路上起起伏伏,顛沛流離,但是始終沒有遇到更好的自己。有句話說道:先變成自己喜歡的人,然后遇到一個不需要取悅的人。也是啊,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也許我們沒有活出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也許為了某些客觀的原因放棄了我們咬牙堅持了許久的夢想,也許一次次被現實打敗。所以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任何事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放棄。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這本書,這些簡單的文字,卻說出許多人內心的想法,所發生的這些事也許是我們無法預料到的,但是生活在繼續,我們也要不斷的向前。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關于夢想,他在書中說到:“在每一個追尋的過程中,有太多的不可控,誰都不知道明天是天堂還是地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現在努力,跑不過時間就跑過昨天的自己。不懼怕黑夜,是因為心里有光。”
每個人心里都有夢,或大或小,但是總會因為一些原因放棄,到頭來只剩下了悔恨,所以當我們還有資本努力的時候一定不要放棄希望,當你還有青春的時候,別悔恨了青春。
當我再次讀起這本書,太多的話語不知從何說起,有太多的感慨不知從何而發,可是最重要的是,不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要放棄希望,堅定自己。珍惜現在,活在當下,親情,友情,愛情,夢想,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去守衛,所以努力做好自己,讓明天更好。
愿那些沒能珍惜的青春和回憶,在經歷了成長的陣痛之后能在心底認真而平靜地告別。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4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這是現代年輕人們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后面還有一句,錢包這么小,那也去不了。
現代的年輕人可不管這一套,他們擁有自己的原則和方向,他們的眼中不僅僅只有目光所及的現在,還有遙遠的詩和遠方。
任何一代年輕人在自己的青春的黃金時代,總是表現出一些異于常人的東西。他們渴望特立獨行,他們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對于世俗所謂的成功并不是非常在意,很多年輕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哪怕別人相輕相賤,他們只是昂著頭,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這樣的年輕人,真的是令人覺得可愛。
看完盧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哪怕你不再是一個翩翩少年,可能也會生出一點關于青春和夢想的回憶。任何人在自己的青春時代都是值得記憶的,青春并不是只屬于某些人的青春,任何一代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青春,我們的父輩有屬于他們的青春,可能是霹靂舞,可能是小虎隊,但是同樣彌足珍貴。
在人們的印象中,青春的年輕人應該是什么樣的形象呢?應該是年少多金的人生贏家嗎,還是少不更事的頑童呢,亦或是想要對抗全世界的叛逆者呢,這幾種形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在盧思浩的《元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青春的形象,那就是無所顧忌,有著自己的夢想和目標,為了自己的夢想可以奉獻出自己的一切,有自己的三五好友,對于友情非常重視,雖然只是這個茫茫世界中的一個凡人,但是每天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加充滿色彩。
當然,在青春期的時候,更是一個人非常迷茫和彷徨的時候,這個時候盧思浩就用自己的這本書來跟你說,“兄弟不要怕,雖然現在充滿了黑暗,但是前面還是無限光明的。”這一點讓看完了這本書的我充滿了感激,心中同時也因此而充滿了無限的力量。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5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作者盧思浩,一個說自己妄想用不多的文字照亮這個孤單宇宙的人,一個說自己喜歡先說大話然后去拼命實現它的傻瓜。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一個宇宙超人,還是一個大嘴巴的傻瓜,但是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他確是一個真誠的人。讀他的書,聽他講的故事,感覺這就是一個和自己一起經歷了久遠時光的朋友,我們都曾不羈地從青春歲月中走來,對過、錯過,成功過、失敗過,相遇過、離開過……
《顛沛流離》這幾個字,總是讓人有些莫名的共鳴,有青蔥歲月里的獨自闖蕩,有而立之年時的勞苦奔波,或許是大概經歷的越多才會有更多的傷感。成長里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那些光陰里縱情時鶯歌燕舞,夜夜笙歌,但是狂歡過后免不掉深深地寂寞與哀愁,所以我們才都更渴望著陪伴。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我們可能都選擇了逃避,而盧思浩卻選擇了面對,所以他再回頭看來,可以更加的從容,更加的淡然,更加智慧的去對待生活、對待感情、對待夢想。
對待生活,世界太大,我們要多聽聽自己的聲音,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活著,沒有什么東西能一下子就能拯救你,就像沒有什么能一下子就打垮你一樣,承認自己是軟弱的,這比故作堅強要有用得多。我們現在可能一無所有,但我們同樣擁有一切,看看我們還握在手里的未來!
對待感情,到了如今這有些略微尷尬的年紀,有些人陪了我們很多年,或許還將陪我們更多年;有些人只是跟著我們走了一兩天,或許以后就再也沒機會見面,但是遇見了總歸是件有意義的事。珍惜現在身邊的每一個人,就像珍惜自己一樣;祝愿那些路過的人,希望他們過得也如他們愿望的一樣!
對待夢想,有時候我們就必須硬著頭皮朝著我們堅持的東西走下去,不要害怕,因為沒有什么比背叛自己更可怕。我們要始終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努力從來都不等于成功,但是活得充實卻比活得成功更重要!
記得書中有這么一句話:愿我們沒能實現的夢想,在最無助難過的時候開出最燦爛的花來;愿那些沒能珍惜的青春和回憶,在經歷了成長的陣痛之后能在心底認真而又平靜的告別。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6
閑暇的時候最愛去書店,一直認為遠離喧囂和嬉鬧,去翻一翻紙上觸手可及的文字是一種美妙的感覺。一個周末,當我走過一排書柜,目光一下就定在這本書的書脊上——“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輕輕呢喃它的名字,便下定了要將它精讀一番的決心。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盧思浩,是一個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大學生,他將自己獨一無二的青春以文學作品的方式記錄下來,細致,溫柔。他在澳大利亞待了好些年,可是讀到他的動態,好像不過生活在國內的另外一個城市。雖然有著距離,卻讓讀者們都以為他能和我們同時看同一個太陽,迎同一片月光,道了晚安就能各自入睡,就像從沒有過三個小時的時差。有種人就是暖暖的,連同它所經歷的青春,都是暖的。有種文字不是筆寫在紙上,而是手刻在心里。當有風吹過時,不會四散,反而會愈加堅定。因為他心中一直有你,所以你才會睜開眼都是他。少年的力量,自始從容;溫暖的力量,持續至終。
書中滿滿的都是青春年少時的心事——有迷茫,也有堅定;有歡笑,也有哭泣;有過無數個想要放棄的念頭,也有千萬個堅持下去的理由。時光大好,我們在自己年少的心中輕輕地種下一顆年輕的種子,埋下自己青春的誓言。為了這份誓言,我們將在迷茫中前進,在無奈中尋找方向。即使我們的道路和方法都不盡相同,但是這份給自己的誓言將是我們走過青春這段路的力量。
世界就是如此,一個人想要成長就必須不斷碰壁,不斷在得到后失去一些、在跌倒中學習一些,而最殘酷之處在于,哪怕你哭得撕心裂肺,清早醒來窗外仍舊車水馬龍,人語喧囂。這世界上只有你能懂自己,所以必須懷揣著初心才能走得更遠。
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看完這本書我明白,想盡辦法融入一個圈子,踮起腳尖來證明你比別人高,都比不上好好取悅和充實自己。不妄自菲薄也不需要吹捧,應該確信自己就是有能力站在想去的地方。與其擔心未來不如現在好好努力,在青春這條路上只有奮斗能給你安全感。永遠不要忘了答應自己要做的事,別忘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不管多難多遠,盡管帶上給自己的誓言,堅定地往前走。
誓言是站在河中央的樹,死亡之前拒絕一切漂流。
它的陪伴根深蒂固。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7
閱讀時間僅4小時19分,卻感覺像一個世紀。也許如作者書中提到的,無法感同身受是因為時間尚未到達或者已經過去,而我屬于后者。
盧思浩塑造了一個超級暖男的形象,從一系列閱讀儀式到遣詞造句,比如,閱讀時設定天氣、音樂,把文藝儀式感發揮極致供讀者顧影自憐;他非常謙虛,自稱是沒有天份但用堅持來彌補的“傻x”,貼近平凡,姿態討喜;他用寵溺地語調稱呼讀者為“白癡”、“傻瓜”,顯出男友力;講自己與朋友失戀了喝酒、勸慰等故事,用上“尼瑪”等親昵戲稱,更是青春無比,令人羨慕;同時,他輸出的觀點又是那么正能量,“要堅持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論是否刻意,也不論盧思浩如何自謙自己不完美,但他確實塑造了親和完美的鄰家大哥哥形象,充分滿足了讀者的某些心理,這或許是本書暢銷的原因之一。
相信盧思浩是真誠的,也是正面的,但殘酷點說,真誠和善良并非是扣響文學之門的鑰匙。相較于略喪的李誕,從他的《笑場》一書便可知他觀世界的角度更奇,給人以新知新感。而盧思浩,洋洋灑灑無數篇夢想、友誼、愛情,故事和文字都帶著重復性,冗長的真摯和暖心。講真,雞湯喝多了,會膩。
有病,得看醫生,得吃藥。看盧思浩這個醫生,他開的是雞湯,雞湯不壞,但若你只喝且猛喝雞湯卻不吃藥,對病情有害。更何況,其實早有更深刻的雞湯《沉思錄》補充營養。
務實點說,干了一碗雞湯后,去讀些方法論的書籍更有實踐指導意義,而非陷在“顛沛流離”里顧影自憐,而你竟還真為這份自憐用力地配樂。
作為一名小編,已知治愈系文字的流行與人性有關且有助于撰文,而暢銷書又是觀摩學習的理想選擇,遂抱著尋找素材靈感的功利目的閱讀本書,否則斷然看不進“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這樣矯情的句子。這本書不負所望,素材充沛,52條筆記可見一斑。
沖這一點,給三星。不過,喜歡盧思浩也不壞,因為他說的很悅耳。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8
初次見到這本書,扉頁上寫著“先變成更喜歡的自己,然后遇到一個不需要取悅的人”我便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
每個人的一生都極為短暫,或許平凡或許獨特,卻都會漫步鮮花簇擁的小徑,也會攀越虎踞龍盤的峭壁。在我們翻山越嶺時,請不要忽略路途上的仙山瓊閣,未來的路上微風吹的明媚。更不要忘記自己最開始的心愿,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有人這樣評價盧思浩,他用歌替生活下佐料,用細膩為生活打點滴,用行走為青春撰寫孤獨史。
悄然成為高二學生以后,許多奮斗之芽或許已萌發,或許愈發未發。此時,看到別人的努力羨慕一下然后轉身回去過自己生活的你,又憑什么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沒有行動的計劃與夢想都是紙上談兵,買了的單詞書不背也只是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下載了的公開課不聽充其量只是一堆垃圾,有了初心又有什么用呢?看著身邊的朋友每天對著單詞書發呆,嘴里說著從今天開始好好努力,然而或許是一個電話的邀約,或許是什么會議臨時的召開,更甚者只是自己想看視頻打游戲了,就在自我安慰中放棄了重新開始的機會。那時的我們可曾想過:當你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堅持不下去為止,才有資格任性,才有資格“揮霍”自己的青春呢?正處于大二的我既沒有大一的迷茫,也并非擁有認準了一條路就不去打聽要走多久,不撞南墻就絕不回頭就不會甘心的堅韌。
正因為如此,我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才會觸動如此大,才會從心底產生一種深深的自卑感和愧疚感。看著一些同齡人在漸行漸遠,而我依然還在原地踏步,或許還退步了,父母該是對自己有多么失望。在我看來,在我們的才華還無法跟隨上我們的.野心時,就得靜下心來努力,在我們跌倒還能爬起來的時候,在我們甘心之前,不要等到以后后悔。過去了的也過去了,吸取教訓然后繼續笑著往前走,我們不能因為今天的一點點不順心,就隨便把今天輸掉,更何況是曾經的一切呢?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成功靠的不是自怨自艾,不是漫無目的的奔跑,不是半途而廢坐享其成,而是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努力!
盧思浩說,不懼怕黑夜,是因為心里有光。而夢想就是光,是心中不滅的一盞明燈,埋藏在每個人心底的最深處。它不會被生活的瑣碎磨滅,卻會同年歲的增長而熠熠生輝。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的心中早已沒有夢想,更不敢為夢想奮力一搏。對于人生的起我們無從判川斷它的得與失。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9
這本書的味道至今還回旋腦中,我常把書比作美食。遇到一本好書,自然作為一道饕餮盛宴飽餐一頓;而一本不值一看的書,我便食之無味,毫無興趣。《顛沛》這本書真是余味十足。
“先變成最喜歡的自己,然后遇到一個不需要取悅的人。”很感動,能寫下這句話,我們有多少次抬起頭來正視自己,對自己是否滿意?還是在一次次的人情世故中曲意奉承,為了取悅他人而改變自己。一個人,都不敢面對自己的本來外貌,又何來喜歡自己呢?所以人們在這浮華的世界越來越浮躁,拼命地尋找,拼命地擺脫,卻無能為力。這外界紛擾的聲音太多了啊!總念著別人的看法,其實批評與贊美又與我何關呢?與其不斷改變自己,逐漸失去自我,還不如堵上耳朵,沉淀內心。先學會取悅自己,再去想取悅他人。這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
書中的友情是經過細心提煉的。“我要的是你這個朋友,不是口袋。”哆啦a夢之于大雄就行一個百寶箱一樣,靈便好用,關鍵是沒人時還能一起打鬧嬉笑。可在久的陪伴也有別離。等到哆啦a夢消失在時光的盡頭,大雄才明白,他渴望的不是什么高科技的東西,那個陪自己度過酸辣苦澀的機器貓突然從自己的世界消失,連天空都失去色彩。所以,他想要的,是哆啦a夢啊,那個珍藏回憶中兄弟一樣的朋友。借用作者的一句話“遇見總是有意義的,哪怕只有告別。”
關于青春,世界上每個人都以自己最熱烈的形式綻放著青春,也只剩那么一丁點回憶了。有關朋友的,理想的,還有情感……其實還有多少未來,只剩現在了。什么青春易老,時光逝去,我們都處于這個略現尷尬的年齡。趁現在,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時代,一個和自己共振的人。青春只要還能勾勒,你就還擁有青春。“當你還擁有青春時,別悔恨青春。”
關于父母,作者形象的把他們比作鎧甲和軟助。這樣兩個可以給你希望的人有時可以讓你充滿勇氣,去做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有時也是你永遠無法割舍得牽連,就像太陽之于太陽,水之于魚。不管盔甲還是軟肋,只要知道身后有你們,就覺得很好。
“愿那些錯過的人,經歷了顛沛流離之后還能再度重逢。”這也是我們最想做的事。
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后感10
人生是一本書,我們走過的歷程就是書的內容。一本好書,我們總是急于翻到最后一頁,一睹為快,但又為錯失了中間的精彩而遺憾不已。
這個寒假我在家拜讀了盧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感悟甚深。
初次拿到這本書,只見扉頁上寫著“先變成更喜歡的自己,然后遇到一個不需要取悅的人”自認為很是有道理。本書主要講了作者身在異鄉墨爾本的生活經歷,感悟以及借自己與朋友的人生故事發表對于生活,對于友情,對于夢想,對于愛的見解與看法。讀來發人深省,讓人心中不覺暗暗稱贊。
我們之所以覺得成長是一件糟糕的事,是因為我們變成了曾經鄙視的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你會發現自己是幸運的卻也是孤獨的。我們會發現世界遠比想象的寬廣,卻又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路;我們發現人與人之間認識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可能夠走進心里的卻越來越少。我們都在逐漸失去中得到一些,在不停跌倒中成長一些,可是甭管當初跌得多痛,我們都得繼續往前走。
在關于生活部分,作者借助23歲女博士生的事例告訴我們:世界太大,別人的路是參考,要在身邊熙熙攘攘的聲音中學會聆聽自己的聲音。那些所謂閃閃發光的牛人跟他人不同的是,他們已學會了不抱怨,把抱怨的時間用來做該做的事。承認自己的軟弱比故作堅強有用的多。這世上沒有什么能一下打垮你,就像沒什么能一下拯救你。每個人都在用力的活著,用他自己的方式,我們好似一無所有,又好似擁有一切。對我們來說,所謂的未來就只剩下了現在。
關于友情部分,作者借助自己小伙伴老陳、包子、D姑娘等人的真實事例教育我們:雖說在愛情來臨時我們會忽略友情,但當愛情的光消散后,你會發現在你身旁支撐的一定是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留下的越來越少,但留下的一定是朋友,不管你們當初的關系如何。
關于夢想部分,作者借大丹的故事警示我們:當你還有青春的時候,別悔恨青春。有時候你必須硬著頭皮朝著你堅持的東西走下去,有些作死攔不住,那就作到死,死透了,也就甘心了。
關于愛的部分,作者借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誡我們:如果分離無法避免,我們能做的不過是更強大更好地面對分離。愛是用心,不是敷衍。
每一個故事都會有結局,但是對于生活,每一次結束就是新的開始。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