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15篇
感動中國觀后感1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觀后感1
昨天晚上,我看了《感動中國》。
這里的第一個人是為了做核試驗,得了病在病床上還堅持用電腦查看資料,怕耽誤了工作,堅決不手術,最后,因為病得太重而去世的院士,他叫林俊德。
還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叫何玥,不幸得了不治之癥,在病床上,她對家里人說,到去世的時候要無償捐獻器官。使我大受感動。
還有一個是教師,名叫陳斌強,他為了照顧患上老年癡呆的母親,無論走到哪里,是上班還是下班都把母親帶在身邊。有一次,他因為在照顧母親大小便時,沾在衣服上,所以,上課的時候,學生們都聞到了氣味。他說明了原因,問學生:“你們嫌臟嗎?”學生們都說:“不嫌臟,因為這是愛的味道。”他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學生,也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讓大家都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這就是他感動中國的原因。
在看的時候,我也和許多觀眾一樣,哭了。在這些人上臺的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了一個個美,讓我們知道什么是愛。愛其實很簡單,不簡單的是,要堅持做下去,而且做好。一個人如果做好每一件事,就能干成大事。如果能做好一件事,或幫助他人,并能以自己的行動感染身邊的人。在道德上,就已經感動了大家,感動了中國。
感動中國觀后感2
今天晚上吃完飯后,我與家人一同觀看了20xx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有被稱為“氫彈之父”的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山區支教十年的朱敏才 、孫麗娜夫婦;還有好心人”炎黃“張紀清老爺爺;有與兒子同桌16年的陪讀母親······這些故事濕潤了我的眼眶,也讓我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怕艱苦,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夫婦。10年前,他們放棄了在北京的安逸生活,選擇來到貴州偏遠山區支教,他們將義務支教新生活的支點,也是圓了自己未完成的夢,1965年朱敏才于貴州大學英語系畢業,意愿便是能到貴州山區當一名英語老師,可國家的分配卻讓他成為了一名外交官,原本是小學教師的孫麗娜,因丈夫的工作不得不放棄自己心愛的工作,所以,各自的夢想還沒有實現。
把美麗鮮艷的禮服西裝留在北京背上簡單的行李來到偏遠的山區,義務支教。他們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艱苦的條件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他們的臥室跟廁所僅有一墻之隔,夏天時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兩層口罩才能入睡。高原紫外線強烈,是孫麗娜右眼全部失明,而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風濕病等病癥,他卻為了省下錢幫孩子們買學習用品,自己扛著身體的疾病,繼續支教,
感動中國觀后感3
感動是什么?感動是一份對人的溫暖;感動是什么?感動是一份對人的熱心;感動到底是什么?歸根到底就是一種熱心幫助的精神。
今天,學校給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我感慨萬千。因為他們都是一些老人、拾荒者、退伍老兵、村書記(癌癥晚期)、農民、老師和醫生。
讓我最欽佩的是吳佩蘭奶奶。她已九十八歲高齡,卻還堅持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成為老一族上班族的醫生。每天,她依然像現在的白領一樣,拎著公文包乘車去上班。在婦科診所,她總會認真地聆聽每一位病者的訴說,藥方從不過百。她最開心的事就是看見她聽診的病人康復了。我很想看看這位醫生慈祥的面孔,可一個不幸的消息傳入我的耳朵,吳奶奶于二月十日在睡夢中逝世。她前一天下班臨走時對她的學生說:“走吧,我累了,我們回家吧!”大家的眼眶頓時含了淚水,因為太感人了!
吳佩蘭奶奶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不僅感動中國,還感動了全世界!其實感動中國表面是做一件平凡的事情,可心中的信念卻一直到永遠,感動中國真讓我刻骨銘心啊!
感動中國觀后感4
星期六上午,我觀看了一個叫《感動中國》的節目,故事情節非常感人,好幾次我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他們的故事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感動中國》一共講述了十位令人感動的的人發生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老師。他九歲時,父親出車禍死去了,只有母親和他相依為命。現在,他的母親患了嚴重的老年癡呆癥,陳老師就用小時候母親背他的布帶來背著他的母親去教學,陳老師凌晨一點要叫母親起來大小便,早晨五點還要起床為母親梳洗打扮,然后再去上課。他每天都要照顧母親,喂母親吃飯,喂母親喝水,給母親洗腳......陳老師還做了一個照顧母親的一個時間安排表,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他什么時間為母親做什么事情。看到這里,我的眼淚便情不自禁的流了出來。這時我想起了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有的還要父母喂飯,有的讓父母給洗腳.......反正我們什么都需要父母的照顧。想到這些,我打算長大以后也要向陳老師一樣,做一個大孝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
《感動中國》中,陳斌強老師的故事真感人!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會感恩,孝敬老人,孝順父母。
感動中國觀后感5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這部電視,講的是一位浙江語文教師“陳斌強”他的母親患有嚴重老年癡呆癥,作為兒子的他,沒有因為這樣而嫌棄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媽媽,他五年如一日,“綁著媽媽”去上課,還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表,給媽媽喂飯、帶她曬太陽,做到了照顧媽媽和工作兩不誤。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可是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師。
“百善孝為先”。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到媽媽小時候每天送我上學,放學,在我最難過的時候安慰我,還做了家里所有的家務,她現在這么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順父母再早也不為早,再晚也不為晚,我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多為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讓他們每天那么忙碌,抽點時間休息,減少父母的負擔。
也許我們做不出感動中國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幫助身邊同學和朋友。可以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在看到有困難的人時捐上自己的零花錢······
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做一個孝敬父母,有愛心的人吧!
感動中國觀后感6
為了給何玥治病,父母已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債務,但為了完成女兒的遺愿,他們拒絕了器官捐獻的補貼。他們想以最美的方式,實現女兒的最美愿望。
《感動中國》組委會是這樣評價她的: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亮把人間照亮。
看完這個感人的故事,我反復思考:一個十二歲的花季女孩,能有如此的堅強、勇敢和心胸,面對如此殘酷的人生,還能做出這樣的壯舉,為他人著想,實在讓我感動,讓我佩服。我反復問自己,我與她同齡,卻經常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而沒有她那樣的寬容和大度;我反復問自己,我與她同為獨生子,卻只想著父母和別人能為我做什么,而沒有像她那樣處處為別人著想;我反復問自己,我與她同為中國人,為何我如此渺小,她卻如此偉大。因為她有一顆善良、無私、偉大的心。我們應該向她學習、向她致敬!
感動中國觀后感7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這歌詞多么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不刻的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中國。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有這樣一個事例:梁萬俊是一名試飛員。一次,一架新型戰斗機誕生了,梁萬俊接受了這個任務。
半路上,戰斗機突然發生狀況,飛機失控了并且冒著黑煙,這時的梁萬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了下去,這個科學家們千辛萬苦制作出來的新型戰斗機就會墜毀,將會成為一堆廢鐵。為了保住飛機,為了保全國家財產,梁萬俊,毅然決定迫降。這樣做的話,很容易機毀人亡,雖然梁萬俊心里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沒有動搖這個心。
梁萬俊小心翼翼的駛著飛機安全著陸了,飛機在飛機場上劃了好久才停下來。算算看的話,這一幕只用了八分鐘。
我們的生活,處處都有有榜樣,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感動中國觀后感8
在看完感動中國后,每一位獲獎者給我的感觸都很大,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三次出入火海救人的王茂華與譚良才。
我被深深的震驚了。
我從未想過一個人會為了被人的生命會然此沖進地獄。而他是,我知道,她在沖進火場時,一定沒有多想。只想到有6個孩子正在火場中,如果晚一步,他們就會葬身火場中,這是一種本能,一種做為一名教師的心情,如果他想到了危險,如果他想到了死亡的威脅,那么他一定就不會義無反顧的沖進火海里,而且是三次,是什么在支撐著他,是孩子們無助的聲音,是火海中孩子們的身影。他既然已經沖進了火海中。那他就一定想到了后果,這時無畏,在知道結果的面前,他仍舊選擇的是那條路,這是無私,一個無私無畏的人,一個舍己為人的人,一個用自己的生命換別人生命的人,怎么能讓人不去發自內心的崇拜呢?
在他們沖出火海的那一刻,他們已經被燒成了火人,渾身沒有一處還是完整的,但這些傷痕不是恥辱,而是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的折服,這是最驕傲的光榮,他們是真的英雄,沒有多想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無私無畏的大愛,他們是烈火中的生命之光,雖然微弱卻足以照亮一切的光芒。
愿他在天堂平安。
感動中國觀后感9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今天,我在學校看了20xx的《感動中國》。
今年的《感動中國》主要講了陳俊貴,段愛平等人獲獎者的動人事跡。其中,我最感動的人是格桑德吉和劉佩蘭。
格桑德吉是一名教師,她在鄉村長大是村上唯一的大學生,她本可以在縣城教書,但她卻選擇了在鄉村教書。并且他十分關愛學生,幾乎每天都送他們回家,另外對于貧窮輟學的孩子,都幾乎讓他們免費上學……而胡佩蘭,她是一名醫生,今年已九十八歲了,但她任然走著她的行醫之路。她不注重醫生可以賺錢,他注重的是醫德,遇上窮苦人家來看病,有時付不起錢,她就拿自己的錢墊上;遇上富一點的,她就只收別人20——40元錢,其余的自己墊上……在她那個醫院里,每一個病人痛苦得來,都能高興地走。并且她不顧自己九十幾歲高齡,總為病人親自治療……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在我們的生活從不缺乏感動,只是我們整天在繁忙中生活,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動的眼睛。我們心中要裝滿愛,并常懷感恩的心,以道德為模范,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在一言一行中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美德的光照亮我們的路,用美德的熱來溫暖我們的心。
愛,需要傳承。
感動中國觀后感10
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XX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么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么吃的消?”可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后,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 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他的大孝大愛,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推選委員吳孟超說: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為社會的良藥。
感動中國觀后感11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看了《感動中國》,一共看了4個人物,分別是:吳錦泉、張寶艷、秦艷友、郎平、屠呦呦,這些偉大的人物,雖然他們不是很有名,但他們默默無聞地做了很多貢獻。第一位老人以磨刀為生磨一次刀才4元錢!五角錢!他卻把自己苦苦掙來的幾千元錢默默地捐給了災區,泥石流地區等!多么讓人感動呀!第二位是張寶艷和秦艷友,他們建立了寶貝回家的網站免費幫助家長們找自己丟失的孩子,讓許多家庭團聚。第三位郎平,她至少做了十多次手術!為什么呢?因為她曾是中國女排的一名主力,為中國女排贏得了多次冠軍!現已經50多歲了!她為中國的體育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最后一位是屠呦呦,她廢寢忘食,她廢寢忘食是為什么?是因為她要讓更多的人得日瘧和惡性瘧的疾病,,最后她終于研究出了青蒿素,因此她也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讓更多人遠離疾病。這些人多么偉大,我要向他們學習!看了《感動中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終生受益!
感動中國觀后感12
《感動中國》是一個催人淚下的節目,它給我們講述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觸動我們的心靈,給我們最深處的感動。
在觀看的過程中總讓我淚流滿面。獲獎者,有的是為了國家的事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結束,令大家敬佩;有的為家人,為了他人平凡的付出……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學生何玥。
20××年4月,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小腦膠質瘤,當她得知自己只有三個月的生命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但她的.爸爸罵了她一頓,因為按老家的習俗,死后尸體被解剖是大逆不道。何玥哭了,說:“我希望能盡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終爸爸媽媽含淚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零時10分,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時,她的兩個腎被送到了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有一位是藏族小伙子;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看著何玥的故事,我熱淚滿眶,我為何玥惋惜,12歲正是花樣年華,她卻悄然離開;我更敬佩她的勇敢和無私,面對死亡她不但不懼怕,而且在生命垂危之際還想著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他人,這樣的舉動使我敬佩不已,何玥像天使一樣飛翔,她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把人間照亮。
就像組委會授予她的頒獎詞一樣:“何處春江無月明。”我相信,何玥仍活在這個世上,他活在藏族小伙兒身上;她活在所有被他救活的患者身上;她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何玥來過這個世上,但,她不曾開!
感動中國觀后感13
告別儀式啊,你慢一點吧,讓我們再多看看她,多看看挑起莘莘學子希望的瘦弱肩膀。告別儀式啊,你快一點吧,讓我們的王婭安安靜靜地走好吧。
單身的王婭,一直不孤單!
我們是你的兒女,是你的兄弟姐妹,是你的摯友,也是你的戰友。我們是你善良勇敢的仰慕者,是你精神感召下的志愿者,是把愛的接力一直傳遞下去的西青人!
親愛的王婭,你沒有走。你化作種子,把大愛播撒在這片熱土上,你化作旗幟,把高尚插進這希望的田野。在西青大地上,無數的志愿者都飽含你的名字。無數西青好人與你一樣,在學校、工廠、社區和萬家燈火中傳播愛與希望。
單身的王婭,永遠不孤單!
無數的西青王婭,會繼續用渺小塑造偉大。王婭,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西青的良心。
感動中國觀后感14
感動你我,感動大家,感動全中國13億人民的是感動中國中那一個個有品格、有毅力、有愛心……的人們做出的一件件令人感動的事情,無論是失去雙臂仍不放棄夢想的80后鋼琴家、或是照顧老年綜合癥的老母的堅強教師……他們的事跡都讓每一個人從心底生出那一份揮之不去的感動。
何玥,一個已經在另一個世界的12歲小女孩兒,她是那么善良,有愛心。她在臨近小學畢業時被查出腫瘤,痛苦地療化讓她的頭發大把大把的脫落,而她并不為此灰心喪氣,失去對生活的希望,還在病痛中還不忘善濟他人。她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她希望奉獻自己去幫助其他人,在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值得敬佩與感動的品質嗎?雖然我們對何玥姐姐的離去感到傷悲,但卻又懷著欣喜,為她生命與另一個生命合二為一在這個世界上熠熠生輝感到欣喜。她來過,不曾離去。她用她的生命最后閃光,把人間照亮。正所謂何處春江無玥明,何玥的感動事跡會照亮人間各處,它的品質會永遠刻在人們心中。就在她得病前,她還把老師捐助給她的錢和自己的全部零用錢捐出去,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忙的人。命運如此殘酷,你卻還是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帶給所有人無窮的光明與力量。
感動的事跡永不隨風被遺忘,感動的人們,不管怎樣,在我們心中永遠被銘記于心中!
感動中國觀后感15
寫在前面: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阿來:鄉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鄉村教師是偉大的,卻不應該被遺忘。
閻肅寫下這樣深情的評價: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陽和溫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里面有張藝謀奧運團隊,唐山十三農民,武文斌,經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員,李桂林,陸建芬,韓惠民。頒獎典禮中我最感動的是李桂林和陸建芬這兩位人物,因為二坪這個過去的"文盲村窮山村",現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涼到今天的精神巨變,與這兩位老師付出的心血是分不開的。他們20xx年扎根這里為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他們的頒獎詞是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20xx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在實際生活中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樂于助人的兩大特點,我在平實生活中也要樂于助人。我看完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讓我很感動,特別是李桂林、陸建芬他們告訴我要堅持不懈,樂于助人。